ID: 22682477

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课件 33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4-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0次 大小:476491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探索,地球,表面,1课时,课件,33张
    (课件网) 4.1 探索地球表面 第1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和发展。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挺拔的枝干,都离不开这片土地。 那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怎样的?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桑田?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新知讲解 2021年3月19日,沉睡多年的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再次喷发,大量岩浆从地壳缝隙中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对地球表面有什么影响? 地球的结构 地球表面由岩石构成。这层岩石是地球的“外壳”,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岩石圈。 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地球大陆表面和海洋上空有旋转的云朵,这表明地球上分布着水和大气,水形成了水圈,大气形成了大气圈。 地球被大气所包裹。大气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它能减少来自太阳辐射的伤害,保持地球上的温度使之适合生物生存,也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圈中的水等水体,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海洋覆盖了近71%的地球表面。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有一部分降落到大陆,然后流回到大海。水无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既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大气与岩石、岩石与水、水与大气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矿物质、空气和水,加上适宜的温度,造就了适合生物生息繁衍的地带,称为生物圈。 地球的内部分为三个层次: 高密度的内层,称为地核 密度较小的中层,称为地幔 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层,称为地壳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高密度的内层 密度较小的中层 密度很小且很薄的外层 地壳厚度很不均匀,海洋部分地壳较薄,大陆部分地壳较厚。 软流层。 在地球的表面还覆盖着很薄的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四个圈层的共有部分。 土壤的固体部分由风化的岩石碎屑(岩石圈)和腐烂动植物生成的有机物(生物圈)组成,破碎的岩石碎屑是风化过程的产物,风化需要空气(大气圈)和水(水圈)的共同作用。 大气圈 水 圈 岩石圈 岩石 碎屑 生物圈 腐烂动植物 生成的有机物 土壤的 固体部分 风化 组成 地形和地形图 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类型。 地势陡峭 地势平缓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 海拔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我国各地的海拔,均指相对于黄海基准面的高度。 探索活动 观察如图,并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 地形类型 基本特征 平原 山地 丘陵 地势平坦宽阔 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相对高度 海拔 特点 举例 小 500米以上 大(2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很小 200米以下 200-500米 较小(100 米以下) 地表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地势起伏小,平坦。 顶面较大,地势起伏小,平坦,但海拔高,边缘陡峭。 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周围为山脉、高原环绕,中部相对较低平。 地形 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 我国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东南丘陵、辽东丘陵 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天目山脉 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思考与讨论 你的家乡属于哪类地形?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高原地区顶面平坦宽广,边缘陡峻,有利于发展牧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