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9710

【核心素养】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10775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分层,1课时,性质,核心,变化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区别。 科学思维:能微观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辨认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探究实践: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态度责任: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 2.“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 3.氮化硅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非金属材料,它具有熔点高、硬度大、耐腐蚀、绝缘性好等特点。用它制作切削刀具是利用了该材料的(  ) A.熔点高 B.硬度大 C.耐腐蚀 D.绝缘性好 4.下列实验室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锥形瓶:“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氯化钠:“把我扔在水中,我就隐身了。” 5.下列一种性质与其它三种性质不同的是(  ) A.延展性 B.挥发性 C.腐蚀性 D.吸附性 6.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A.变化时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 B.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C.变化时是否有光和热产生 D.变化时物体的状态是否改变 7.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8.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 A.我是紫红色固体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 D.我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9.若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 B.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C.闻油是否有异味 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10.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分子的运动 B.分子间的间隔 C.分子的物理性质 D.分子的构成和结构 11.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 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 C.不支持燃烧 D.可燃性 12.下列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盐水用于选种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13.阅读下列信息: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我国某些地方冬天用木炭来取暖;④将木炭粉碎;⑤木炭可用于制造渗碳剂;⑥取一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用途的是    。 14.请在下列小题的横线上选填“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或“④化学性质”: (1)蜡烛燃烧     (2)蜡烛受热熔化     (3)糖能溶于水     (4)酒精受热挥发     (5)酒越陈越香,有一部分变成了醋     (6)氧气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本身不能燃烧     (7)盐酸具有刺激性气味     (8)生石灰加水变成熟石灰    . 1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