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氧化与燃烧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图所示的“灭火毯”,其可耐温度达550摄氏度以上。将灭火毯迅速完全覆盖在着火物(如油锅)上,可以扑灭火焰(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2.(2024八下·杭州期末)户外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野外做饭时人们会在一片空地上用石头围成一圈,在圈内点燃木柴生火烹煮,结束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烹煮时,锅底应处于柴火的外焰处 B.木柴燃烧时,将木柴底部架空可使燃烧更旺 C.浇水熄灭火堆的原理是降低了木柴的着火点 D.点火前应将周围的枯枝清理干净,防止引起火灾 3.(2024八下·上城期末)科学老师衣演了一项“绝技”———掌心火焰。老师先将手充分浸湿,再用手捞出充有丁烷气体的肥皂泡,点燃后产生大量火焰但手不受伤。已知丁烷的着火点为28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烷充入肥皂泡后,其着火点降低 B.掌心着火是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C.手表面水分蒸发,吸收丁烷燃烧释放的热量 D.肥皂泡中丁烷量较少,燃烧释放的热量较少 4.(2024八下·萧山期末)推理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在科学上成立的是( )。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是氧化物 B.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水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5.(2024八下·越城期末)古代冶炼金属需要高温,明代《天工开物》中,绘有许多如图的风箱。为了保持炼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其目的是( ) A.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B.增大术材之间间隔 C.提供充足的空气 D.清除多余的可燃物 6.(2024八下·东阳期末)很多科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水的作用 吸收放出的二氧化硫 提供所需的温度,隔绝空气 溶解铁丝燃烧后的生成物 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 A.A B.B C.C D.D 7.(2024八下·吴兴期末)下列关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粉灭火器适合图书馆灭火 B.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文物馆和档案馆灭火 C.泡沫灭火器适合电器灭火 D.油库着火时,只需用水枪喷水即可灭火 8.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9.(2023八下·吴兴期末)如图所示的“灭火毯”,可以作家庭防火逃生备用。灭火毯可耐温度达550摄氏度以上。下列有关灭火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要具有防火、隔热的功能 B.需用绝缘、耐高温的材料制作 C.灭火的原理是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D.在遇到火灾初始阶段时,能以最快速度隔氧灭火 10.(2024八下·长兴月考)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处现象不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b、c两处现象不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a、b两处现象不同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D.b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1.(2024八下·浙江期中)科学中涉及很多放热的反应,下列不涉及氧化反应的是 A.火柴燃烧点火 B.火药爆炸烧毁房屋 C.森林里的枯枝自燃 D.太阳能热水器加热冷水 12.(2024八下·温州期中)2024年1月 24日江西新余火灾给群众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下列有关火灾或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房间内着火时应该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C.用水灭火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