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预测模拟卷01 考试范围:第16-20章;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二次根式有意义, ∴x-2022≥0, 解得:x≥2022.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2.下列各组3个整数是勾股数的是( ) A.4,5,6 B.6,8,9 C.13,14,15 D.8,15,17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问题,首先勾股数都是正整数,且两个较小的正整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数的平方,据此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A、∵, ∴4,5,6不是勾股数,不符合题意; B、∵, ∴6,8,9不是勾股数,不符合题意; C、∵, ∴13,14,15不是勾股数,不符合题意; D、∵, ∴8,15,17是勾股数,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表是某社团20名成员的年龄分布统计表,数据不小心被撕掉一块,仍能够分析得出关于这20名成员年龄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 B.方差 C.中位数 D.众数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平均数、方差受频数的影响,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由于缺少13和14岁数据,这些统计量都不能分析得出.而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是位于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共20名成员,中位数是第10、11位数的平均数,由此得解. 【详解】解:A:平均数等于一组数据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个数,用于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由于缺少13岁和14岁的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求出,故A不符合题意; B: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由于缺少13岁和14岁的数据,所以方差不能求出,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该组数据有20个,中位数为第10个和11个数据的平均数:,故C符合题意; D:由于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3岁和14岁的人数不确定,所以众数不能确定,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加法、二次根式的减法、二次根式的性质,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加法、二次根式的减法、二次根式的性质 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故原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B、和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直接相加,故原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故原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故原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如图,在中,D是的中点,F是的中点,E在上,且,若的面积是18,则的面积是( ) A.2 B.3 C.4 D.5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能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分,利用这个结论就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 【详解】解:∵D是的中点,的面积是18, ∴, ∵, ∴, ∴, ∵F是的中点, ∴, 故选:B. 6.两个一次函数和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由于a、b的符号均不确定,因此分①,,②,,③,,④,四种情况,判断出和所经过的象限,即可求解. 【详解】解:分四种情况: ①当,时,和的图象均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不存在此选项; ②当,时,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选项B符合此条件; ③当,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