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等传入欧洲。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西域的葡萄、苜蓿等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从亚洲传到罗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前( )。 A.已出现一些跨洲的物种交流 B.物种交流仅限于邻近地区 C.欧亚的交流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 D.跨洲物种交流是单向进行的 2.哥伦布有一本1485年印行的拉丁文版《马可·波罗行纪》,他经常翻阅,并作了264处边注。这些边注给人的总印象是哥伦布最关心东方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物产,特别是香料、药材和珠宝。由此可见,哥伦布远航( )。 A.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财富 B.具有深刻的精神动力 C.结束了世界各地孤立状态 D.具有明显的经济动因 3.下表所示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材料内容 材料出处 ①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无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②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③ 随着蒙古汗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汗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4.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拔图塔和尼科洛·康蒂被称为“中世纪四大旅行家”,除了伊本·拔图塔,其余三人都是意大利人;后来在航海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哥伦布和亚美利哥、乔瓦尼·达·韦拉扎诺也都是意大利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 A.垄断了东西方商路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走在海上探险前列 D.急欲对外侵略扩张 5.在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贵族和高级教士合计不到总人口的2%,却拥有95%—97%的土地。社会上,人们普遍忽视商人和手工业者,有成就的商人或手工业者的志向大都是获取财产,购买爵位,跻身社会上层。这一现象( )。 A.源于王室支持海外探险 B.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C.不利于西班牙发展经济 D.导致封建领主地位下降 6.从16世纪初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人口就减少了90%之多,当西班牙征服者在墨西哥确立统治时,原住民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传统或消失殆尽,或被西班牙同化。材料意在说明,早期殖民扩张( )。 A.导致了原住民文化传统的消失 B.造成了各种疾病在殖民地的传播 C.改变了原有社会的人口结构 D.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7.某学者认为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这一时期通称为“小冰期”。随着气候变冷,鱼群向西南方向迁徙,15、16世纪的船长也追随着鱼的痕迹一直向西航行,欧洲人的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开辟了新航路。该学者旨在说明人类进程的改变( )。 A.受到了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B.发轫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C.得益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受制于地缘政治的影响 8.以“陆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其中,对“贸易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