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9523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594281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 1978 徘徊时期 十一届 三中全会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0世纪80年代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017 中共十九大 新时代 巨大 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新时期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背景: ①经济上:文革后,体制僵化;国民经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②政治上:文革结束后,党内的“左”倾错误继续(“两个凡是”)存在,出现了徘徊局面。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文革结束,“左”倾错误的延续 “思考:“两个凡是”的提出说明了什么?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背景: ③思想上:全国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理论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1)时间:1978年5月 (2)内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纠正了“左倾”错误。 (3)意义: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2、内容: 思想路线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组织路线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伟大决策 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转折3: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拨乱反正; 转折2: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转折1:“左倾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3、意义 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3、作用: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2、表现:“文革”中受到迫害干部、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陆续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 冤案要昭雪,假案要纠正,错案要平反。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人民日报》(1978年1月15日)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党的建设: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 1、时间: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2、内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3、意义:①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顺利完成。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三)民主法制建设: 1、时间: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内容: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3、意义:标志着我国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