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9982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45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统编,语文,学年,2024-2025,答案
  • cover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文学常识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字词过关 1.      字音字形 闸(zhá)口 砚(yàn)池 喧哗(huá) 矗(chù)立 yìng映照 cāng苍劲 擦shì拭 徘huái徊 fěi翡翠 tiào眺望 喧téng腾 shuò硕大 2. 词语释义 [喧哗] 声音大而杂乱。 [矗立] 高耸地立着。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 [喧腾] 喧闹沸腾。 [亭台楼阁] 泛指各种供休息、游览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 形容所见情景令人眼花缭乱,心神动荡不定。 3. 词语辨析 [眺望—瞭望] 两个词都有“登高远望”的意思。 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具有观看、观赏的性质。 瞭望:指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主旨归纳 课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一课一讲 新颖的构思 课文在叙述和描写中,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课文形成有机的整体。游记离不开游踪,但具体、实际的游踪又容易将作者束缚住,使课文在表现方面面临种种局限,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水滴的流动,设置了一个与真实游踪有相似之处,在表现内容时又有很大自由度的“虚拟游踪”,这样就可以将按照一般写法需“旁逸斜出”加以介绍的内容也纳入游踪所见的范围内,从而拓展了课文的表现范围,也不会让课文产生太多枝节。另外,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用视角非常灵活,“看”的方式也很多样: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如此多样的视角和观察方式,使得课文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如果采用传统的“作者游踪、作者视角”的写法,是很难做到的。 拓展链接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古城坐落于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气候类型为西南季风气候,面积为7.279平方千米。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丽江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甲]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cāng jìng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wān yán老街。 (1) 根据拼音写词语。 cāng jìng(    )wān yán(    ) (2) 文段中甲处应用的标点符号是    。 (3) 文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B. 这个演员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C. 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D. “五岳独尊”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火”的昆曲……中华文化带着独特的韵味向我们走来。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瓢城古韵 张晓惠 ① 小雨淅沥,不要雨伞,不邀友伴,拂着如许的春风,静静悠悠地穿行在我们这座小城的老巷中。一条条老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似清谷。走进小巷,多半是为了这些小巷古朴而又儒雅的巷名:浠沧、集仙、板桥、文曲、纯化、儒学…… ② 从热闹的剧场路东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