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421

4.1探索地球表面 第1课时(课件 26张PPT+练习+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326266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探索,地球,表面,1课时,课件,26张
    (课件网) 第一节 探索地球表面 第一课时 回顾 回忆一下上节课学的内容: 什么是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地球 我们已经在上个学期的时候学过了经纬度 回忆一下,经纬度的符号是什么? 西经: W 东经: E 南纬: S 北纬: N 区分南北半球的标志是什么? 0°纬线,也就是赤道。 区分东西半球的标志是什么?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地球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地球的结构 这是我们的地球,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海洋覆盖了71%的地球表面 我们把由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中的水统称为水圈。 地球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地球的结构 地球上还有空气 主要以氮和氧为主 所以不能错误的认为空气中氧气占了绝大多数 我们把这些气体和悬浮物,统称为大气圈。 地球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地球的结构 除了大气和水,地球上还有陆地 由岩石构成,这层岩石就是地球的“外壳”,即地壳 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球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地球的结构 最后,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圈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最活跃的圈层。 这就是地球的表层系统 地球 认识了地球的表层系统,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地球的内部圈层 最外层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地壳 平均深度约为17km 海洋部分较薄,大陆部分较厚 地球 认识了地球的表层系统,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地球的内部圈层 中间是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深度约为17km~1000km 下地幔深度约为1000km~2900km 上地幔存在软流层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构成岩石圈 地幔温度可达1500℃ 地球 认识了地球的表层系统,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是地核,分为外地核与内地核 外地核深度约为2900km~5000km 内地核深度约为5000km~6371km 外地核呈熔融状态或者液态 内地核呈固态 地核温度高达2000℃~3000℃ 地心甚至可达6000℃ 地球 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内部圈层,那么在回到地表上来 地球表面有许多土壤 土壤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共有部分。 地球 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内部圈层,那么在回到地表上来 土壤的固体部分由风化的岩石碎屑(岩石圈)和腐烂动植物的有机物(生物圈)组成。 而风化需要空气(大气圈)和水(水圈)的共同作用。 地形和地势 了解了土壤和地球外部圈层的关系,再来看看陆地的地形。 什么是地形? 指地表的形态。 什么是地势? 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 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 地形和地势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 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两个点中,其中一个点必须为海平面。 地形和地势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相对高度: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点之间的高度差,两个点可以任意选择。 地形和地势 再来看看陆地的地形: 陆地都有哪些地形呢? 一共有五种地形: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我们一个个的去了解这五种地形的概念和特点 地形和地势 1.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片广阔区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以及河口地区。 地形和地势 2.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m~500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m,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 地形和地势 3.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且相对高度超过200m的高低,地势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呈脉状分布。 地形和地势 4.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的区域。 地形和地势 5.高原: 海拔在500m以上,但地势相对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中国主要地形分布图: 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