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1383

2025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突破 溶解度及其应用(解析版)

日期:2025-04-0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0次 大小:50682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复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解度及其应用 一、思路方法 1.解题时牢牢把握溶解度的四个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水”、状态“饱和”、单位“克”。溶解度曲线的一个重要的隐含条件是:坐标系中每个点对应的溶剂水的量都是100克。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及曲线以上的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 4.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一定要看是否是饱和溶液。 3.改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升温时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平移,降温时溶解度曲线上的点顺着曲线移动。 5.mg溶质加到n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切记先判断溶质能否全部溶解。 6.等质量的不同溶质(溶剂)配制饱和溶液,需要的溶剂(或溶质)质量比较,依据溶解度曲线,牢记100克水这个标准。 7.升温或降温过程中,一般不考虑水分蒸发,即溶剂质量不变。 8.溶解度曲线为陡升型的物质,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冷却结晶)的方法,如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为缓升型的物质,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如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为下降型的物质,用升温结晶的方法,如氢氧化钙。 9.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依然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二、解题步骤 1.对准温度和溶解度作辅助线。 2.找出交点,弄清含义;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 3.找出变化量,如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温度或温度变化情况。 4.比较析出晶体质量大小,关注溶液质量是否相同,溶液是否饱和、温度改变是否会析出晶体等关键变量。 5.比较质量分数大小,关注溶液是否饱和。 6.分离提纯,要关注曲线的变化趋势,记住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 三、解题模型 1.溶解度曲线 类型1 曲线上点的含义 A点表示:t1℃时丙的溶解度为 g;C点的含义是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 ,均为 g。 类型2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类型3 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t1℃时,甲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类型4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 (1)t2℃时将15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欲将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欲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 类型5 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配制 t1℃时, (填“能”或“不能”)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乙溶液;t2℃时,将20g丙溶于80g水中可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类型6 改变温度时溶液中各个量的变化情况 (1)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其中出现结品现象的溶液是 。 (2)由t3℃降温到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丙的饱和溶液为 溶液。 类型7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 (1)t1℃时,20g乙加人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表达式即可,下同);t3℃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3)t2℃时 (填“能”或“不能”)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乙溶液。 类型8 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提纯方法 (1)若甲中混有少量丙,可配制成饱和溶液后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配制成饱和溶液后采用 的方法提纯乙。 (3)若丙中混有少量甲或乙,可配制成饱和溶液后采用 的方法提纯丙。 2.溶解度表 温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