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1414

2025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复习题型突破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日期:2025-04-0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7次 大小:13640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中考,九年级,化学,二轮,复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探究题 一、思路方法 1.实验探究的题型结构思维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分析解释、反思拓展。 2.进行实验验证猜想时,需注意实验操作(加入某种试剂、对药品加热等)、实验现象(有无沉淀、气体、溶液颜色的变化等)和实验结论(有无某种物质、猜想是否正确等)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验操作产生实验现象,由实验现象推导出实验结论,或由实验结论反推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3.常见易变质的物质:①由于吸水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②由于跟水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氧化钙、硫酸铜。③由于和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④由于挥发质量减少的物质: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氨水。⑤其他常见物质的变质:食物的腐烂、铁生锈、铜生锈等。 二、解题步骤 1.对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写出化学方程式,依据“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有”做出猜想。一般两种物质反应后,猜想有三种情况:只有生成物;有生成物和其中一种反应物(两种情况)。再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 2.针对物质变质问题提出猜想时,可从:没有变质(只有原来的物质)、部分变质(原来物质和变质后的物质都有)、完全变质(只有变质后的物质)三个方面入手。 3.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的成分或性质,其实质是物质的检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的关系为取样(取少量物质或物质的溶液+适当试剂)现象结论(有无该物质)。 4.实验探究中如需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一般根据实验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若要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则根据结论进行反推,确定所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 三、解题模型 类型1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1)确定是否变质:检验是否存在碳酸根离子(CO32-),加入 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2)确定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检验是否存在氢氧根离子(OH-),加入 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 溶液(或可溶性 或 ),若溶液 (有 或 沉淀生成),则部分变质;若溶液仍为无色,则全部变质。 注: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并 Na2CO3,因为Na2CO3溶液也呈 ,也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避免对第二步中NaOH的检验造成干扰。 类型2 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1)确定是否变质:检验是否存在 ,加入稀盐酸,若有 产生,说明已变质。 (2)确定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检验是否存在氢氧化钙[Ca(OH)2],取样品少量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再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部分变质;若溶液不变色,说明全部变质。 类型3 固体混合物成分探究 (1)检验是否有金属:加酸(或盐)溶液,看能否反应产生 、是否产生 或溶液 的变化来判断。 (2)检验金属氧化物,加酸,观察金属氧化物溶解于酸后溶液 变化情况。 (3)检验碱或盐固体,利用常见离子的特征化学反应检验对应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存在或不溶物中阴、阳离子。 类型4 液体混合物成分探究 可以通过检验构成物质的阴、阳离子的特征现象来确定。 类型5 气体混合物成分探究 (1)结合气体的性质探究,如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能使溶液变 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溶液变 ;水蒸气能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 等;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HCl气体遇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酸的 沉淀。 (2)将某些气体转化为能与其他物质反应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探究,如CO通过 ,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01 物质变质的探究 1.(2023 大连)实验室有一瓶开封且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对其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实验一】从定性角度,确定氢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