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92276
24 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473517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词曲
,
五首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课件
,
22张
,
PPT
(
课件网
) 新课导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同学们,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与“雪”有关的诗句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走近作者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背景资料 文体知识 边塞诗 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一般出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朗读诗歌 欣赏朗诵,感悟诗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诗歌意思。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理解诗意 朗读诗歌,分析诗题的含义,找出诗歌线索。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整体感知 一天雪景的变化。 线索: 再读诗歌,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0句)从不同侧面咏雪。 第二部分 (11-14)宴请归客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15-18)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11-18句)送别 朗读咏雪部分,分析边塞雪景的特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奇早 “卷”“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 细节探究 “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即”: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千树万树”:用重叠的形式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奇丽 新奇的比喻: 以春景写冬景,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以梨花喻冬雪,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 昂扬乐观的精神: 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奇寒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着墨于感觉,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 整本书阅读 课件(共120张PPT)+学案(2025-04-15)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 主题通关 课件(共63张PPT)+学案(2025-04-15)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练习题(含答案)(2025-04-16)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六 说明文阅读 课件(共91张PPT)+学案(2025-04-15)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 文学性文本阅读 课件(共326张PPT)+学案(2025-04-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