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4600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方略(二十九)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0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357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苏省,学案,变化,世界,后的,二战
  • cover
江苏省南京市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方略(二十九)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一、时空观念 二、考点梳理 【考点1】冷战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发展 1947年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基本形成 1949年德国分裂,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最终形成 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考点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欧洲的联合 (1)目的: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2)过程 (3)影响: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美国的发展 时间 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发展速度放缓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 3.日本的崛起 原因 外因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获得大量军需订单 内因 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表现 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影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过程 (2)影响 ①积极: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局限: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考点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建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中苏关系 ①建交:1949年,苏联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缔约: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名称 措施 评价 赫鲁晓夫改革 (1)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2)经济①农业: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勃列日涅夫改革 (1)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2)军事: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戈尔巴乔夫改革 (1)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2)政治: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3.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项目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开始时间 1991年年底 20世纪80年代末 原因 根本 苏联模式的弊端 直接 改革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 外因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考点4】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会议。 (2)成果: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3)万隆精神: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