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捏泥巴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特性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②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1)知道泥土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物质 (2)理解泥土的特性: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泥土的物理特性,如颜色、质地、湿度等,并认识到泥土与沙子的区别。 (3)认识泥土的用途: 学生能够认识到泥土不仅是制作泥塑的材料,还可以通过烧制变成陶器、瓷器等有用的器物,理解泥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泥土的形成与变化: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泥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水、烧制等)。 2. 科学思维 (1)观察与比较: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泥土与沙子的颜色、质地、湿度等特性,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2)推理与预测: 学生能够根据泥土的特性,推理出如何通过筛选、加水等步骤得到适合制作泥塑的泥土,并预测不同筛子筛出的泥土颗粒大小。 (3)问题解决: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解决如何将泥土处理成适合制作泥塑的材料,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3. 科学探究 (1)实验设计与操作: 能够使用看、闻、摸等方法观察泥土特性。 学生能够按照实验步骤,正确使用筛子、喷壶等工具,进行泥土的筛选、加水和揉捏,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数据记录与分析: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泥土和沙子的不同特性,并进行分析,得出泥土与沙子的区别。 (3)合作与交流: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心得。 4. 态度责任 (1)科学态度: 学生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环保意识: 通过了解泥土的来源和用途,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宝贵,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创新与创造: 学生能够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泥塑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4)责任意识: 学生能够在实验后整理实验材料,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培养责任感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玩泥巴中感受到泥土的特点;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沙子和泥土的不同。 难点:正确使用筛子筛出制作泥塑的细细的泥土; 学习用泥土捏一个泥塑物品。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己在花园或菜地里挖的土一小袋。 教师材料:课件、一个捏好的泥塑。 学生材料:每组泥土若干(一次性餐盒分装)、一次性桌布(或旧报纸)1张、一套筛子(3个,筛孔大小不同)、2个塑料盆、1个喷壶(装适量水)、1包湿纸巾、1包纸巾。 四、相关资源 筛土方法指导实验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做泥塑 【课程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的小朋友用黏土捏玩具,而爷爷奶奶小时候捏的泥巴却是直接从地里挖来的。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板书:捏泥巴) 任务一:筛选出适合制作泥塑的细细的泥土 1. 引出话题:什么样的泥土适合做泥塑?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花园或菜地里挖了一些土带来学校,你带来了吗? 师:花园或菜地里挖来的这些土,可以直接用来做泥塑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呢? 生:这些土里有一些小石头、树枝,还有一些小沙子。 师:是的。同学们,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哦。 2. 筛选泥土的方法 师:那同学们,请你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得到细细的、适合做泥塑的泥土呢? 师:我们可以将晒干的泥土按照下列步骤来筛选: 首先,泥土中有些石头或树枝之类的,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挑拣出来。 (板书:拣一拣) 师:挑拣完之后,还有一些大的土块我们要把它捻碎。 (板书:捻一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