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专题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握住试管底部,再将导气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再将蒸馏水慢慢沿烧杯内壁注入烧杯中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 D.测定小苏打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涂抹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2.如图是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性质①中能使酚酞变色的离子是OH- B.性质②对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C.性质③中对应的物质可能是CO D.性质④中反应的产物类别为碱和盐 3.进行下列实验后,溶液的pH变大的是( ) A.稀盐酸中加入镁条 B.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镁溶液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4.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U形管中加入的可以是硫酸钠稀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B.实验时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负极产生气体的速率比正极快 D.用正极产生的气体吹肥皂泡,肥皂泡会下沉 5.小明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实验时,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立即滴加无色酚酞(酚酞的变色范围:pH在8.2~10.0之间),看到了溶液变成了红色,正准备向试管中再滴加稀盐酸时,发现试管中红色渐渐褪成了无色,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无色酚酞常温下不稳定,易分解 B.试管内壁上有酸性物质附着 C.NaOH溶液已变质 D.NaOH溶液的浓度过大 6.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能收集到(a-b) 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氯酸钾分解过程中氯元素质量逐渐减小 D.在0~t2时段,MnO2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7.室温(20 ℃)时配制400 g 10%的NaOH溶液,并制作叶脉书签,其流程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NaOH的溶解度/g 42 51 109 11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需要称量40 g NaOH固体 B.所配溶液为NaOH的不饱和溶液 C.玻璃棒搅拌增大了NaOH的溶解度 D.制作叶脉书签利用了NaOH的腐蚀性 8.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某种液体,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C.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碱 9.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结论 A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蓝色 一氧化碳能支持燃烧 B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变化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且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D 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空气中的一块无明显变化,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无色液滴出现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10.为探究某块状固体的成分,小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获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①中有气泡产生,可推断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盐 B.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可推断固体中不含可溶性碱性物质 C.由实验③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推断固体中含有蛋白质 D.由实验②中酚酞试液不变色、实验④中试液变红色,可推断固体灼烧后生成新物质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1是某同学总结出的金属化学性质网络图。图2是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 图1 图2 (1)图1中X的物质类别属于_____。 (2)某同学为了验证铁、铜、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顺序及与氢的位置关系,做了如图2①、②、③三个实验,写出实验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小红同学提出上述三个实验无法达到实验目的,若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