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7523

八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四首知点归纳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203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八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四首
  • cover
八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四首知点归纳+练习题 一、《式微》—《诗经·邶风》 1. 文学常识 选自《诗经·邶风》,是先秦时期民歌,采用重章叠句手法。 2. 名句默写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3. 词语解释 式微:天黑了。式,发语词;微,昏暗。 微君:若非君主。微,非,无。 中露:露水中,象征劳役之苦。 4. 主旨情感 表达劳役者对繁重苦役的怨愤和对统治者的质问。 5. 默写填空 (1)"式微式微,_____?" (2)"微君之躬,_____?" (3)诗中反复质问统治者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6.简答:诗中反复出现“胡不归”的质问有何作用?结合诗句分析其情感表达。 7.赏析:如何理解“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中的“中露”一词?请从意象角度分析。 二、《子衿》—《诗经·郑风》 1. 文学常识 选自《诗经·郑风》,是一首女子思念恋人的情诗。 2. 名句默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 词语解释 子衿:你的衣领,借指女子思念的男子。 嗣音:传音讯。嗣,通“贻”,给予。 挑兮达兮:来回徘徊,心神不宁。 4. 主旨情感 通过心理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女子对恋人的焦灼思念。 5. 理解填空 (1)“青青子衿”运用_____手法,以衣饰借代_____。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用_____修辞,强化思念之深。 (3)诗中表现女子主动等待的句子:_____,_____。 6.赏析《子衿》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表达效果。 7.对比分析:《子衿》与《关雎》同属爱情诗,两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何异同? 8.诗中“青青子衿”为何能成为思念的象征?结合借代手法说明。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 文学常识 作者王勃,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2. 名句默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 词语解释 之任:去上任。 歧路:岔路,指分别之处。 比邻:近邻。 4. 主旨情感 打破传统送别诗的悲戚,表达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胸怀和真挚的友情。 5. 理解填空 (1)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作用是_____。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中的_____。 (3)用此诗中的句子安慰远行的朋友:_____,_____。 6.主题探究:此诗为何被称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结合诗句分析其突破性。 7. 名句赏析:从哲理角度解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深层内涵。 8.对比阅读 材料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材料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问题:同是送别诗,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1. 文学常识 作者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此诗借景抒情,委婉求荐。 2. 名句默写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 词语解释 涵虚:水映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泽,代指洞庭湖。 羡鱼情:化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暗示希望得到引荐。 4. 艺术手法 比喻:以“无舟楫”喻无人引荐; 用典:“羡鱼情”含蓄表达求仕之心。 5. 理解填空 (1)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展现洞庭湖_____的特点。 (2)尾联通过“_____”的典故,委婉表达_____。 (3)诗中隐含作者积极入世之心的句子:_____,_____。 6.简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炼字之妙。 7.手法分析: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如何体现孟浩然诗歌“雄浑壮阔”的特点? 8.探究: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背景说明。 综合练习 1. 《诗经》中借自然现象质问统治者的诗是《_____》;“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_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