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复习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干冰可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的低温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由水分子构成 B.构成干冰的微粒静止不动 C.构成干冰的微粒间无间隙 D.干冰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 2.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 A.铝 B.铁 C.钙 D.氧 3.“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ī)”,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 ) A.硒 B.硅 C.铝 D.锡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铜 B.二氧化碳 C.硫酸铜 D.金刚石 5.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 A.Ca(OH)2 B.H2CO3 C.H2O2 D.H2 6.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 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1 B.2 C.3 D.4 7.在压强为101 kPa时,将1 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 9.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符号为N B.属于金属元素 C.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可能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能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原子和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D.分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而离子不能 11.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B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C D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12.右图为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B.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氟原子易失电子 D.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13.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结合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的元素符号是AU B.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8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0 g 14.如图,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浓氨水滴入细弯管处,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ba段纱布条变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bc段纱布条也会慢慢变红 B.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更环保、更节约 C.若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纱布条也会变红 D.若将盛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热水中,纱布条变红的速度更快 15.“气凝胶冰”是迄今发现最轻的冰,其是水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以蓬松轻盈形式存在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凝结成“气凝胶冰”,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气凝胶冰”与水的性质完全不同 C.“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 D.“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1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 B.原子序数: 乙>丙>甲 C.乙、丙位于同一周期 D. 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7.学习微粒的有关知识时,老师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省略),实验前所有活塞均关闭。已知: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后的溶液显碱性;②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可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铵在常温下为固体 B.若打开活塞a、b,可观察到有白烟产生 C.若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活塞b、c,可观察到蓝色“喷泉” D.该实验可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1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B.探究分子间有间隔 C.探究温度与分子间间隔的关系 D.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二、非选择题 19.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_____。 (2)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