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773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49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云南省,学期,答案,试卷,历史,考试
  • cover
云南省弥勒市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 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下表,可知中国古代法制(  ) A. 形成了援礼入法传统 B. 杜绝了司法舞弊现象 C. 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D. 维护了专制统治权威 2.针对“功利之毒沦泱于人之心髓”的社会现实,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思想。他认为,“良知”是圣人贤人和愚夫愚妇所共有的判断善恶的能力,只要人们的“良知”能够“发用流行”,就没有任何事物能阻碍人们弃恶从善。这种思想旨在( ) A. 继承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 B. 批判社会追求功利的风气 C. 倡导人应具有自我约束力 D. 宣扬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 3.士谱是记载士族门第的凭籍,庶族是不入士流的。但庶族地主为了抬高身价,往往杜撰身世伪造士谱,以跻身士流。此风始自魏晋,降及唐初依然未息。唐太宗重修《氏族志》时,一开始就提出“质诸史籍,考其真伪”的要求。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初(  ) A. 士族权力受到抑制 B. 庶族政治地位提升 C. 门阀观念依然浓厚 D. 史学重视考据方法 4.《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农民没有耕种田地或荒废了田地,他应比照他邻居(的土地的单位产量)向田主支付大麦,而且他应该先把他放弃的田地用犁耙翻耕、耙平,然后再把它返还给田主。这表明古代巴比伦( ) A. 注重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收益 B. 土地租佃关系逐渐普遍化 C. 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臻于完善 D. 经济发展促进了法制进步 5. 1529 年,明朝嘉靖帝下诏,要求“每州县村落为会,每月朔日,社首社正率一会之人,捧读圣祖《教民榜文》,申致警戒,有抗拒者重则告官,轻则罚米入义仓,以备赈济”。这反映了明代( ) A. 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教化 B. 乡村教化具有浓厚国家色彩 C. 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确立 D. 百姓生活受到国家严密监控 6. 19世纪60~9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由0.56%上升至18.94%。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50年间,中国丝织品出口量增长了4倍多。同期,丝织品内销量只增长了8.50%。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 近代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 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中国的外贸中心发生转移 7.(2024·福建泉州一模·4)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 A. 还原当时真实历史 B. 蕴含历史时空要素 C. 具备一定史学价值 D. 反映特定物情风貌 8.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造户籍、记账(赋税账簿),施行班田收授法。这些措施使日本( ) A. 氏族豪强势力被铲除 B. 农民社会地位不断下降 C. 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 D. 封建生产关系得到发展 9.西晋鲁褒说:“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时期(  ) 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C. 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 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10.(2024·河北邢台高三上期中联考·5)1900年7月14日,闽浙总督许应骙同俄、英、美、日等六国签订《福建互保协定》,提出“鉴于两江、两湖、两广及安徽等省督抚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磋商后,现已同意采取互保措施……福建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