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9326

湘艺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八课 红蜻蜓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5-04-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14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艺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八,蜻蜓
  • cover
《红蜻蜓》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4)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写而成。采用3/4拍,宫调式,共8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2、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力度记号、换气记号,能够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将在老师灵活方法的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学唱二部舍合唱歌曲。 学唱歌曲时,要反复聆听范歌,让学生从感受欣赏中自然学会歌曲。结合歌曲的节奏,和强弱对比去听音乐,找出答案,感受完整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和“听唱法”教学。教学方面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加者和促进者,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激趣法,听唱法,自主探究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不但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还使学生获得了快乐。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2、学唱二声部合唱曲《红蜻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训练 3、用“lu”哼唱旋律 学生哼唱第二声部的旋律 学生在没学歌之前对二声部“先入为主” 二、新授: 1、激情导入(课件播放) 师:猜一猜? 关键字:樱花—富士山—和服—寿司 猜一个国家? 生:日本 师:非常棒!日本和中国同属亚洲国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国家。 2、播放歌曲《红蜻蜓》 设问:1)、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优美深情) 2)、速度如何?(慢速) 3)、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3、歌曲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儿童合唱歌曲,作曲家山田耕作38岁时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旋律优美深情,简短的三段歌词,却将童年的美好情景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4、复听歌曲: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 为什么? 5、复习三拍子指挥手势 6、教师范唱: 7、师:我们怎样才能唱得更深情、更优美呢? pp p mp mf f ff 很弱 弱 中弱 中强 强 很强 8、力度记号 9、换气记号 10、师唱谱,学生唱词(师讲解 调do的位置) 11、学生把第一声部的词完整演唱 12、学生学唱二声部 13、两个声部结合 选第一段词练习: 第一声部唱词,第二声部“mu” 第二声部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