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它们吃什么》教案 【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与要求】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通过观察动物的吃食,了解动物使用器官感知环境。 (2)观察动物的吃食,知道动物需要食物。 2.科学思维 (1)能在教师指导下,推理并分析理解动物的吃食与周围环境关系。 3.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了解动物与环境的联系,知道动物需要食物。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对食物的反应。 4.态度责任 (1)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致地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及蚂蚁如何搬运食物。 难点:通过对蚂蚁吃食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到动物需要食物,动物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 【教学准备】 学生:一个放大镜、面包碎屑、饼干碎屑、白糖粒、记录夹、学生活动手册(记录单)、驱蚊水。 教师:观察组号牌、动物视频或图片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4】 出示图片、引入故事情境: 小青蛙在水底下玩得不亦乐乎。突然,一个长长的嘴巴从水面伸进了水里,咬住了一条小鱼。 小青蛙吓了一跳,并好奇地把头探出水面,只见白鹭嘴里正叼着刚刚那条小鱼。 原来呀,生活在水边的大白鹭是以水中的鱼为食的。那生活在水中的鱼又以什么为食呢? 2.聚焦: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它们怎么吃食物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小青蛙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关注情境,知道动物和我们一样都需要吃食物。 聚焦学习主题———动物吃什么。 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示动物从它们周围生活的环境中获取食物的现象,隐含了动物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 揭示本课探究的核心问题,本课的观察和讨论都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探索 【ppt:5-17】 (一)观察小鱼与蜗牛的进食 (情境)这时,小青蛙看到不远处游来了一只小虾米,鱼儿见状,动作敏捷地游向虾米,张大嘴巴,虾米便不见了。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虾米去哪了吗 鱼儿是怎么吃食物的呢?除了虾米,鱼儿还吃什么? 出示图片,告知学生:鱼是用嘴吃食物的;小鱼还会吃鱼虫(水蚤)和孑孓(蚊子的幼虫)等小虫。 (情境)小青蛙的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是时候上岸到田地里去捕食它最爱的害虫了。在捕食的路上,小青蛙又遇到了蜗牛,看到蜗牛正在“家”里大口大口地吃着菜叶。 提问:蜗牛又是怎样吃食物的呢? 4.引导学生回顾第二课所学:当蜗牛需要进食时,它会将齿舌伸出来,用上面的小齿刮擦食物表面,将食物磨碎,然后吞下去进行消化。(适时播放微课视频) (二)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及怎样搬运食物 (情境)到田地里捕捉害虫、饱餐一顿后,泥土上一个壮观的场面引起了小青蛙的注意:两只小小的蚂蚁宛如大力士,正扛着一块大面包。小青蛙不禁陷入了沉思...... 1.提问:蚂蚁是校园里最常见的小动物,蚂蚁吃什么食物呢? 2.谈话:蚂蚁是杂食性动物,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例如,饼干、面包、白糖、一些昆虫的尸体等。 3.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预测:蚂蚁的视力很差,当它们遇到食物时,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知道是食物的? 追问并引导学生进行预测:蚂蚁是如何搬运食物的?当它们遇到比自己重且大很多的食物时,又会怎么搬运? 出示走出教室到校园去观察蚂蚁的任务及活动要求: 任务:观察蚂蚁对食物的反应及怎样搬运食物 ·活动要求: (1)按组号寻找、确定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