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 课堂练习(二)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同pH的水果中,可以缓解胃酸过多症状的是( ) A.杨梅(pH≈2.5) B.苹果(pH≈4.1) C.菠萝(pH≈5.1) D.柿子(pH≈8.5) 2.盛有下列物质的容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减少的是( ) A.铁钉 B.浓盐酸 C.生石灰 D.浓硫酸 3.下图是物质M溶于水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能说明M一定是酸的是( ) 4.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做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他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反应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为3.2 B.溶液pH先变大后变小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最后保持不变 5.思维导图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酸的思维导图。下列反应能体现图中M处所表达的信息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NaOH+HCl=NaCl+H2O C.Fe+CuSO4=Cu+FeSO4 D.CuO+H2SO4=CuSO4+H2O 6.用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测得溶液pH的变化和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和e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B.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c点和f点所示溶液pH>7,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D.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7.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8.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四个烧杯中,分别逐渐加入金属镁、Fe2O3固体、Cu(OH)2固体、Na2CO3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9.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Ca(OH)2的性质: 步骤一: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 g Ca(OH)2粉末,然后各加入2 mL水,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有粉末,溶液呈无色。 步骤二:向两支试管中再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试管底部粉末无明显变化。 步骤三: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水,振荡后静置,无明显变化;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稀盐酸,振荡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试管底部的粉末消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一说明常温下Ca(OH)2不溶于水 B.步骤二中溶液变红是因为Ca(OH)2在水溶液中解离出Ca2+ C.步骤三中消失的Ca(OH)2固体溶解在稀盐酸所含的水中 D.步骤三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Ca(OH)2+2HCl=== CaCl2+2H2O 二、非选择题 10.请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思维导图,回答下列问题。(“———表示相连的两类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请写出图中甲表示的物质类别_____。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请写出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而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如Na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色。 (4)写出一种能同时与酸和碱发生反应的盐的化学式_____。 11..下面是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流程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工艺中采用石灰乳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是因为_____。 (3)生产工艺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是_____。 (4)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NaOH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_____溶液。 12.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_____。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