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3483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4448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青山,处处,埋忠,第二,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课时)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能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狂轰(    )炸    情不自(    ) 原(    )不动 自我安(    )  中流(    )柱    (    )精图治 复习巩固 复习巩固 毛岸英(1922—1950)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的长子,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人物简介 品读课文 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小组讨论交流对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的看法。 常人毛泽东———失去爱子,极度悲痛 品读课文 当司令部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时,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认真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小组讨论交流对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的看法。 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体会毛泽东的心情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品读课文 难过、悲痛 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主席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品读课文 毛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却历经磨难。毛主席不让毛岸英在“温室”里成长,而是让他到农村去锻炼,答应他的请求,让他到朝鲜战场经受考验。这才是真正的爱,这才是大爱。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品读课文 你从对毛主席的这些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心中万分的悲痛和不舍。 读出描写主席语言的句子,小组交流你从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品读课文 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他多么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但作为一位国家领袖,他要从大局考虑,以身作则,不搞特殊。他最后选择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这表现出了一位伟人宽阔的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你从“踌躇”和“黯然”两个词中感受了到什么? “黯然”让人感受到毛主席本就因儿子的牺牲极度痛苦,又因见不到儿子最后一面情绪十分低落,心情十分沮丧。 品读课文 “踌躇”让人感受到毛主席的迟疑,毛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他在岸英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他多想见儿子最后一面啊! 漫漫长夜里,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 仿佛看到了: 仿佛听到了: 品读课文 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想象场景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也是毛主席最后的批示。谁能猜猜是什么意思? 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埋葬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品读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中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革命者既然将身心献给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骨运回家乡埋葬,到时无需考虑,就算长眠于异国他乡又如何? 品读课文 课文梳理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扩展延伸 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画出来,多读几遍,并随笔记下自己的感受。 小练笔:写一写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毛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为什么等)。 布置作业 谢谢观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