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4433

川教版(2024)三下2.4《共创在线学习作品》(第1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单+素材资源包

日期:2025-04-1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186824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资源,素材,学生活动,教学设计,1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教学设计 授课 教师 授课 对象 3年级 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2.4共创在线学习作品 课时 1 课前 前情分析 学科素养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在信息意识上,能察觉数字化作品展示传统节日学习成果的独特价值,依据需求挑选在线协作工具。计算思维方面,面对制作任务,可拆解为规划内容、选工具、实施操作等步骤,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创作难题。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学生将文字、图片、音频等多元元素融合创新,生动展示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协作过程中,学生遵循网络规则与道德规范,树立正确信息使用观念,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本课时处于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在线协作共实践”中的第4课时,单元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趣探究” 综合性学习活动展开。教材紧扣信息科技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科素养。以制作中国传统节日数字化作品为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数字作品多样形式,掌握在线演示文稿制作工具,强调作品规划重要性,拓展多种在线协作工具应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理解不同工具适用场景,学会有条理规划作品,培养协作与数字化表达能力,助力学生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学习深度融合。 学生已积累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熟悉WPS基本操作,能进行文字录入、简单插入形状及图片基础处理。但本节课要求掌握更综合知识技能,需深入理解数字作品概念、形式及在线协作工具功能。要学会系统规划作品内容,合理安排各部分信息,熟练运用在线演示文稿制作工具融合多元元素创作。从基础操作迈向综合创作与协作,对学生挑战较大。教师需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多提供实践机会,助其掌握新知识技能,实现能力提升。 学科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根据作品主题和需求,准确判断并选择合适的在线协作工具,认识到数字化作品在展示学习成果中的重要性。计算思维:学会将制作数字化作品任务细化为具体步骤,通过逻辑思维规划操作流程,解决创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熟练运用在线协作工具,创新地将多种元素融入作品,生动展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信息社会责任:在在线协作创作时,严格遵守网络规则与道德准则,合法获取和使用信息,树立正确的信息责任意识。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全面了解数字作品的常见形式,清晰明确其特点与用途。2.能够根据中国传统节日主题,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数字化作品的内容规划。3.学生学会依据内容规划,收集并共享相关素材,为第二课时作品制作做准备。 课时 重难点 重点:熟悉数字作品常见形式,掌握作品内容规划方法,学会收集与共享素材。难点:依据传统节日主题,设计出有条理、有创意的作品内容规划,并有效收集和共享素材。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以在线协作学习传统节日后展示成果为背景,展示数字化作品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任务驱动:将教学目标细化为思考形式、规划内容、探索工具等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小组协作:按4人分组,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数字作品制作各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培养协作沟通能力。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观察思考,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遇问题时引导分析,培养自主与创新思维。 课中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意图 反思优化 情境导入 观看 PPT,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 PPT 展示照片、微视频、电子小报等学生常见数字化成果形式。问:你用过这些数字化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吗?问:通过前面的在线协作学习,我们对传统节日有了新认识,你能做类似的作品汇报学习成果吗?今天我们一起共创在线学习作品。引出课题,板书。 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探究发现 思考并回答自己见过的其他数字作品形式。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