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课时 第四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浙科版高中生物 必修1 有丝分裂过程及意义与细胞癌变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学习目标 1.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阐述有丝分裂的意义。 3.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意义 一 癌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 二 目录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1.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呈现规律性变化 膜仁消失显两体 形数清晰赤道齐 粒裂数增均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见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思考:姐妹染色单体在 可见,形成于 ①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③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染色质丝螺旋缠绕形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前期 分裂间期 不变 纺锤丝 染色体 着丝粒 膜仁消失显两体 前期 形: 数: 染色质 染色质发生螺旋化 电子显微镜照片 高度螺旋、缩短变粗 解开螺旋、恢复细长丝状 染色质 染色体 ①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面”上; ②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便于观察和研究。 思考: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_____ 中期 形定数晰赤道齐 中期 中期 形: 数: 不变 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②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①染色体数目加倍;②无姐妹染色单体(为0)。 粒裂数增均两极 子染色体 后期 形: 数: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③核膜、核仁重现; ②纺锤体消失; ④两个新细胞间出现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两个新细胞 染色体和DNA数目减半。 两消两现新壁见 细胞板 细胞壁的形成过程 囊泡内含有细胞壁物质 细胞壁 新细胞壁 细胞板 末期 形: 数: 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相关变化 任务 1.请就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染色体)的行为进行正确排序,并说明理由。 A→D→B→C → A。 染色质要先进行复制,然后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以利于平均分配。 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相关变化 任务 2.根据染色质(体)模型,填写下表图示结构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 项目 染色体 ____ ____ ____ ____ 核DNA ____ ____ ____ ____ 染色单体 ____ ____ ____ ____ 1 1 1 2 1 2 2 2 0 2 2 0 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相关变化 任务 (注:细胞核的直径仅为10μm左右,而染色体的长度有0.5-30μm.) 假设1:染色体的着丝粒均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随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的两极。 3.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复制好的染色体发生什么行为变化才能够精确均分到细胞两极? 问题1 姐妹染色单体如何分开? 问题2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染色体如何移动? 问题3 细胞核的其他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以配合染色体运动? 问题4 假设2:通过着丝粒分裂。 假设3: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 假设4:细胞核解体,即核膜、核仁解体。 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相关变化 任务 (1)如图展示的是科研人员对分裂期细胞的各部分进行荧光染色后的结果,对比这两幅图,细胞有什么变化? 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形成 染色质 微管蛋白 对比这两幅图,染色质缩短变粗,螺旋化变为染色体;核膜消失;微管蛋白在细胞的一极形成丝状物质,之后这些丝状物质也出现在另外一极,而且,这些微管蛋白还伸向了染色体所在的位置。 梭形的纺锤体 4.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相关变化 任务 4.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① 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在赤道面上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后,它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的相关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