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5753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练习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1306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语文,答案,图片,试卷,练习
    2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25.4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2 分)B 2.(2 分)C 3.(2 分)C 4.(5 分)(1)(2 分)B(2)(3 分)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联系人物经历 2 分,精神力量 1 分。 示例 1:我选择“振”。简 爱离开桑菲尔德的时候,身无分文,落魄潦倒,但她 坚持自食其力,重新振作起来,获得了大家的尊重(2 分)。简 爱无论遭 遇什么样的困境,都能够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的勇气让我深受感染(1 分)。 示例 2:我选择“震”。保尔在边境小镇担任书记的时候,两村之间发生械斗,保 尔打马冲进厮杀的人群,用这种野蛮的方法震撼着村民,才终于驱散斗殴 者(2 分)。保尔遇事不胆怯,不退缩的战斗精神让我深受触动(1 分)。 示例 3:我选择“镇”。当武松的哥哥惨死,官府不予理睬的情况下,他沉着镇定, 有条不紊地调查取证,最终为兄长报仇(2 分)。武松遇事沉着冷静,不屈 服于恶势力的精神让人感动(1 分)。 5.(6 分)(1)八年风味徒思浙(2)了却君王天下事(3)留取丹心照汗青(4)受任于败军之际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每空 1 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17 分) 6.(3 分)D 7. (3 分) D 8.(5 分)(1)(2 分)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3 分)(焦循)第二年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就返何家中侍奉母亲,不再做官。 9.(2 分) 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与阮元齐名。 10.(4 分) 他们都喜爱读书抄书;焦循博闻强记,孝顺父母,擅长写文章。 (乙)参考译文:焦循,字理堂,清代哲学家。江苏扬州黄珏镇人,从小聪明异于常人,焦循知识丰富, 记忆力强,做学问无所不通,研究经典无所不精,与当时的阮元齐名。阮元任山东、浙江督学,都招焦循 一同出游。第二年(焦循)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随即返回乡下侍奉母亲,不再做官。侍奉母亲,以孝 闻名乡里,办理丧事,皆按礼法。母亲死后,(焦循)借病在家不出门,建“雕菰楼”,有湖光山色的美 景,“焦循”闭门居家,足不出户有十余年,抄录图书甚多,被誉为“抄书一痴”,传说当大水淹到家门 口时,还在南窗下从容不迫地抄录《中论》。(焦循)每次得到一本书,必先看开端篇目,所以他的藏书 多有题款、标识。焦循擅长写文章,最喜爱柳宗元。仿照先贤,作《北湖小志》六卷。又整理扬州杂文旧 事,写成目录两卷,名叫《足征录》。又写成《邗记》六卷。(焦循)每次得到一本书,一定弄清始末, 遇到(与心里所想)相投合的地方,就亲自抄写下来。像这样用三十年,写成了有五十卷的《里堂道听录》 这本书。 三、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8 分) 11.(2 分)B 12.(3 分)①运用丰富的语音技巧,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②借助高科技声光影电等技术;③象征。 13.(3 分)(1)爱国主义;(2)灯火(或:街巷、村落、船帆、广场焰火等);(3)分行且押韵(或: 排比)。 (二)(17 分) 14.(3 分)(1)沉迷、渴望(2)痴迷和敬畏(3)理解和热爱 15.(3 分)比喻,把书比作“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给予“我”的贵重之感,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 16.(4 分)通过服饰的变化,侧面烘托“我”阅读的强度;为下文文学创作埋下种子做铺垫;突出作者精 神的充实、愉悦。 第 1页(共 3 页) 17.(3 分)作家具备对生活的敏锐感知,有极强的生命意识,能用悲悯与宽容的情怀对待万物,并通过艺 术创作传达对生命的感悟。 18.(4 分)选 A。理由: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交代了作者读书的地点,也是作者从孤独到热爱读书的转 折点,承载了作者对那段读书岁月的难忘之情,暗示主题。 选 B。理由:这个标题含蓄地表达了在孤独中读书给予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