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届初三中考一轮复习 八下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 2、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3、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叙述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探索的历程看具有曲折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革命和建设进程或者被冒进脱离现实地超越,或者为左倾错误不时地中断,使工作重心不正确的转移,以致于经济建设从冒进至中断,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正轨,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历史分期和社会性质的变化 1840年 1966年 1978年 鸦片战争 文革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 1976年 文革结束 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十年建设) “文化大革命”时期 徘徊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现代史的分期 社会性质的变化 (1)政治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经济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3年)→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底)→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徘徊时期(1976~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至今)。 (3)对外关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中美建交,外交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科技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趋势 02 考点要求 课标要求 命题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知道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命题角度:民主制度/民族独立/政权巩固。 命题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与意义;开国大典的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考查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 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命题角度:政权巩固/大国关系/军事冲突/民族精神/土地政策/民生/解放。 命题点: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与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经过、意义(考查重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与意义(考查重点)。 单元课标 中国 (1)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经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 世界 逐渐形成以美(资本主义阵营)苏(社会主义阵营)为首的两极格局 中外联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 (2)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3)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单元阶段特征 前提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地点 议题 内容 意义 北平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