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2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首先回顾之前学过的反应,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存在限度。接着再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在微观层面认识可逆反应的过程,明确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浓度的变化,结合图像,让学生对化学平衡建立过程有更清楚的认识。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工业生产实际,让学生认识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工业生产中如何控制反应条件。 教学环节 驱动问题与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回顾之前学过的反应,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存在限度。 【PPT展示】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所接触的化学反应一般都进行得比较完全,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金属钠与水的反应、NaOH溶液与盐酸的反应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行得比较完全呢 带这个问题,我们开始这一节的学习。 【思考】 从之前学生 学习过的反应入手,让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限度。 活动探究一:认识可逆反应 通过演示实验、工业生产实际,让学生思考在微观层面认识可逆反应的过程,明确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演示实验】向2mL 0.01mol L—1 KI溶液中加入1mL 0.01mol L—1 FeCl3溶液,再加入几滴 0.1mol L—1KSCN 溶液,你认为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结论】即使KI过量,FeCl3也不可能全部转化成FeCl2,即反应2Fe3+ + 2I— 2Fe2+ + I2为可逆反应,存在限度。 【提问】在工业生产中,及时氧气过量,二氧化硫也不可能完全转化成三氧化硫,原因是什么?以下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观点 1 :只有部分二氧化硫与氧气发生反应。 观点 2 :二氧化硫全部转化成三氧化硫后,部分三氧化硫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硫。 观点 3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 【总结】像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可逆反应。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产物,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程度,这就是该化学反应在这个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即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 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向正、反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 “ ”代替“=” (3)特点: 【提问】1.反应2H2+O2 2H2O和2H2O 2H2+O2↑,是否为可逆反应? 2. 14CO2 + 12C 2CO,达到反应限度后,混合物中含14C的粒子有哪些? 【预测现象】向KI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溶液呈棕黄色(生成了碘),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仍呈棕黄色。 【观察现象】向KI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溶液呈棕黄色(生成了碘),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讨论,回答】在二氧化硫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产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也在发生分解反应生产二氧化硫和氧气。 【思考回答】1.不是,两者的反应条件不同,故不是可逆反应。 2.14CO2 14C 14CO 通过观察实验,产生认知冲突,直观地认识可逆反应,产生思维进阶。 提出不同观点,让学生从微观上认识可逆反应。 活动探究二:认识化学平衡 通过分析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浓度的变化,结合图像,让学生对化学平衡建立过程有更清楚的认识。 【提出问题】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 对于以上反应,请分析: 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哪个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2.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与逆反应哪个反应速率大?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与v(逆)怎样变化? 3.反应会进行到什么时候“停止”? 4.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 5.反应真的停止了吗? 【讲解总结】化学平衡状态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