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9577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152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
  • cover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郑州外国语学校朗悦校区 李静文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在语文课程中需“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在7-9年级学段,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方面需达到“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的学段目标,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适宜于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以具体的课文内容为例,自主建构起略读的方法。 2如何落实课标: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唯一指导学生学习略读的学习单元,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略读教学指导,仍旧着重带领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精研细磨”。还有一部分教师忽略了略读与精读之间的关联,刻意回避对重要语句、段落的体会和理解,使本单元的教学流于表面。叶圣陶先生说过,在教学中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却又是真正的实际应用。在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中,专为略读训练而准备的篇章并不多,的确只能算作是精读的补充。可是,其意义却非常重大,需要以此来带动学生获得阅读经验,从而推广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才能达到阅读量的提升。 “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课内略读指导,包括阅读以前对选定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及阅读以后对阅读结果的报告与讨论。可见,关于略读的指导,应该在略读前、略读后均有体现。 3.如何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鉴赏不同文体的语言魅力和艺术价值。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情节线索、推断人物心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逻辑推理题目和活动。通过解题和实践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挖掘新颖的写作素材、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结合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学会选材”,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在写作时间中尝试运用。 二、教材解读 知识体系: 初中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较为确而自觉的人生观、 价值观,需要精心培育和引导。本单元围绕“修身正己”这一人文主题组织选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从古今作品蕴含的丰富的中华美德元素中获得道德的滋养、心灵的浸润,从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通过讲述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呈现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的情景,赞颂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和“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貌。 《青春之光》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记述黄文秀感人事迹的一篇纪实散文。文章以饱满的情感、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细节,再现了这名年轻党员生前工作和生活的诸多事件,深情赞颂了黄文秀和以她为代表的300多万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用青春热血点燃新时代“青春之光”的青年干部群体。 《有为有不为》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国家、 人民、人类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大小善”“大小恶”区别和联系的认识,并在文末提出希冀: 从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应迷途知返。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 表达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