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0451

人音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课件+素材+教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5次 大小:5950566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音版,2024,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件网) _____ 生 旦 净 丑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唱脸谱》 《朱砂痣》 《儿行千里母担忧》 青衣 白素贞 花旦 春草 刀马旦 穆桂英 老旦 佘太君 青 衣 白素贞 花旦 春草 刀马旦 穆桂英 老旦 佘太君 他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 明志”的事迹,是中国近 代文化界反抗侵略、坚 守民族气节的典范。 梅兰芳 八岁学戏 十岁登台 在四十 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逐渐 创立了梅派 终成一代大师 饰演虞姬的梅兰芳 扮演身兼两种 截然不同行当 的角色,我还是 初次尝试。 我非常喜爱穆桂英这个人物,她聪明、天真、勇敢且富有爱国思想。 我大胆地采取了【九锤半】的锣鼓套手,用哑剧式表演,纯粹靠舞蹈来说明她考虑些什么。 《报警》 《乡居》 《进京》 《比武》 《接印》 《述旧》 《点将》 《发兵》 穆桂英挂帅 “挂念” 青衣扮相 “愤慨” “怨诉” “愤发” 西皮慢板 【二六】 【快板】 又是青衣,又是刀马旦 只为朝廷信奸佞 解甲归田二十春 我从哑剧开始一直到捧印进场,一切动作,比青衣放大些,比刀马旦文气些,这种方法把两类行当融化在一起,是我在摸索中的大胆尝试, 跨行当演出 【九锤半】的锣声有时强烈,有时阴沉,一般出现在武戏里将领们出战以前。文戏里向来少用,青衣采用则更是初次尝试。 武场伴奏在文场的应用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尖团字 上口字 men tin 京剧手法 —兰花指 梅兰芳先生把昆曲中的身段表演吸收并蓄,他推出了京剧梅派表演的几十种兰花指方法。 添加您的标题/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课题 《国粹芳华》 课型 综合课 教案序号 备课日期 备课人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模仿、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演技巧。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京剧的基础知识,如行当分类、唱腔特点等,并能准确演唱《表花》唱段。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其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学唱京剧 主要教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作业反馈、复习旧知(导入)、学习活动与教法设计、小结、目标检测等 设计理念或意图 一、引言(2分钟) 同学们好,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剧是什么吗? 对,是京剧。京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当时正值乾隆80大寿,地方官员为了庆贺皇帝生辰,从安徽等地引进了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大徽班”进京为皇帝贺寿。从此,京剧便在京城生根发芽、逐渐壮大。所以,京剧并不是单一曲种,它是融合了地方戏曲之大成,吸收了湖广音、中州韵各地戏曲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京剧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行当(板书)(生旦净丑)、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等特有的表演形式。 二、导入(3分钟) 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大行当分别是什么?播放PPT,师跟随PPT为学生们听赏介绍。 介绍到最后的净行,这是大家熟悉的戏歌《唱脸谱》,请同学们为老师伴奏,老师来唱一唱好吗?好,请拿出手来。 请你们跟老师来唱一唱黑脸的张飞这一句,手出虎爪式,表现出威武凶猛的样子。生跟师练习2遍。 三、新课教学 1、介绍梅兰芳(1分钟) 刚才我们练习了大花脸净行的表演,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旦行。旦行是京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根据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可以分为正旦又叫青衣,花旦(年轻女子的角色);武旦;刀马旦;老旦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