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3.2 来自细菌、病毒的威胁(第1课时)同步练习)小青同学得了流感,他自己到药店里买了一些头孢类抗生素,可是吃了几天后并没有减轻鼻塞、头痛等症状,其原因可能是( ) A.这种抗生素药力不够 B.抗生素失效了 C.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抗药性 D.抗生素不能抑制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D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抗生素 【解析】【分析】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理解题。 【解答】解:抗生素只能治疗细菌引发的疾病,对病毒引发的疾病无效; 故答案为:D。 2.(2018·余姚模拟)在艾滋病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HIV会迅速繁殖,人体免疫细胞在受到HIV攻击时也会迅速增多,并摧毁大多数HIV,但不能将其彻底消灭。HIV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下列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免疫细胞浓度的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传染病及其传播 【解析】【分析】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解答】由题干可知:当H最初侵入人体时,HIV首先会迅速繁殖,之后在人体免疫细胞的攻击下,大多数HIV被消灭,剩余的HⅣ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即浓度会先从无到有迅速增加,然后大量减少,随后又会逐渐增加。人体内免疫细胞的变化情况是:当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细胞在受到HIV攻击时也会迅速增多,一段时间以后,HIV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即浓度会先从无到有迅速增加,然后减少并逐渐变得很少。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埃博拉”之所以令人“闻之变色”,是因为抗生素对它不起作用。“抗生素”是 ( ) A.某些病毒产生的能杀死真菌的物质 B.某些真菌产生的能杀死致病细菌的物质 C.病毒繁殖后的产物 D.细菌、真菌都能产生的物质,能杀灭病毒 【答案】B 【知识点】细菌与人的关系;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抗生素 【解析】【分析】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 【解答】抗生素是指由某些真菌或放线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而“埃博拉”是由病毒的变异引起的,抗生素只能杀死某些致病的细菌,不能杀死病毒,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下列关于疫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新冠病毒 B.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内抗体可用于治疗其他患者,属于特异性免疫 D.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内 【答案】C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措施有: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和控制传染源。 【解答】A、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换新冠肺炎的人属于传染源,故A错误; B、戴口罩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故B错误; C、抗体由B淋巴细胞产生,只针对一种或一类病菌起作用,所以用抗体治疗患者,属于特异性免疫,故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没有细胞核,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体出现埃博拉出血热,并且在人群中快速传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