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1983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695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2024-2025,学年,第二
  • cover
苏州高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3月月考卷 第一部分(共21分) 阅读下文并完成任务。(共6分) 民俗蕴含乡情童趣。听,宛转悠然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精彩纷chéng( )的社戏,让人目不暇接;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乐趣无穷! 民俗蕴含力量之美。听,挣脱世俗羁绊的安塞腰鼓,让人战栗震撼;看,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让人活跃亢奋;品,jiá( )然而止的安塞腰鼓,让人意犹未尽。 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世故,尽在民风民俗中。民俗的传承者正努力wò( )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试图寻找一种平衡,然而面对日渐淡化的传统习俗,他们的心中不免感到一丝怅wǎng( )。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精彩纷chéng( )   ②jiá( )然而止   ③ wò( )旋     ④怅wǎng ( )    (2)找出文中加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叹为观止 B.羁绊 C.粗犷 D.人情世故 2.诗词默写(共10分) 通过古诗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跟随(1) ,我们发现了“潭中鱼可百许头,(2)   。”的意趣;跟随孟浩然,我们漫步洞庭湖畔,欣赏到了(3)“   (4),    。”雄伟壮观的胜景;面对友人的离别,王勃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发出了“(5)   (6),   。”的慨叹,成为历代传唱的名句;在《式微》里,我们充分体会到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恨:“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7)   ?”在《子衿》里,我们感受到独自徘徊城头的女子对心上人的思恋:“挑兮达兮,(8)   。”《关雎》中男子用“关关雎鸠,(9)   。”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在《蒹葭》中,用“(10)   ,白露未晞”的景物渲染孤寂凄清的氛围,表现出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感慨。 3.经典阅读(共5分)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1)以上文段出自    著《   》的第四章———《诗经》第四。(2分) (2)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3分) 第二部分(共49分) 4.语言运用(共7分)学校开展“走进中华诗词”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中国诗词大会》徽标的设计被广大网友点赞,请你根据右图徽标说说其设计的妙处。(可以从构图、书法、寓意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答题)(2分) (2)为了更好地宣传此次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3)酷爱古典诗词的李静同学积极参加诗词比赛,可在最后一轮遭到淘汰,她情绪低落。作为好友,你该如何安慰她?(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劝说中至少引用一句恰当的诗词。)(3分) 古诗文阅读(共21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任务。 【甲】归园田居 其一(节选) 〔魏晋〕陶渊明 开荒南野际,守拙①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②远人村,依依③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④里,复得返自然。 笔记批注1:他(陶渊明)从躬耕里领略到自然的恬美和人生的道理。 ———《经典常谈 诗第十二》 【注释】①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②暖暖:迷蒙隐约的样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