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713119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265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17课
,
短文两篇——爱莲说
,
教学设计
,
-2024-2025
,
学年
,
统编
17、《爱莲说》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 “莲” 为核心,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莲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的描写,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赋予莲君子般的品德。作者借莲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同时对追名逐利的世风进行批判,语言简洁凝练,意味深长。 【学习目标】 1、了解周敦颐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文意,能熟练背诵并默写全文。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借莲的形象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3、理解作者对莲的赞美,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托物言志的手法与莲花的象征意义。 难点:领会作者借莲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人生态度,领悟文章所传达的君子品德的内涵,思考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问题引入: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如果用一种花比喻自己,你会选择什么花? 预设:(学生自由回答)示例:梅花,因其不畏严寒。向日葵,因为它始终追随阳光,象征积极向上…… 2、进入课题: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一生清廉正直,他独爱莲花,写下“出淤泥而不染”的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将通过《爱莲说》,感受他如何以莲喻人,寄托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文体知识 (1)周敦颐、创作背景、“说”体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主张“诚”“静”修身。他是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背景:《爱莲说》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当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文章借莲喻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说”是古代议论性文体,可叙事可抒情,重在阐明观点。 (2)重要字词读音、释义 蕃(fán):繁多。 濯(zhuó):洗涤。 亵(xiè)玩:轻慢地玩弄。 鲜(xiǎn):少。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2、初读感悟 朗读指导:注意对比句的语气变化,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分组朗读作者对三种花的评价,体会褒贬差异。 三、课中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意,解析结构 1、理解文意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同时,重点讲解特殊句式,如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爱莲者,同予者何人’)”等。 2、全文分层与内容概括 第一层(开头至“可爱者甚蕃”):总述世人爱花现象,引出莲花。 第二层(“予独爱莲”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具体描写莲花的品格,揭示君子之德。 第三层(“予谓菊”至结尾):对比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9课《登勃朗峰》练习题(含答案)(2025-04-16)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 主题通关 课件(共63张PPT)+学案(2025-04-15)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 文学性文本阅读 课件(共326张PPT)+学案(2025-04-15)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六 说明文阅读 课件(共91张PPT)+学案(2025-04-15)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 整本书阅读 课件(共120张PPT)+学案(2025-04-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