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3455

七下科学3.2 物态变化 专题培优卷(含解析)

日期:2025-04-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7次 大小:9784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下,科学,物态,变化,专题,培优卷
  • cover
七下科学第三单元物态变化专题培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某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甲、乙、丙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B.BC段对应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C.DE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D.白雾形成对应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乙→丙 2.绍兴某日气温为-5℃,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此时(  ) A.冰的下表面温度为0℃ B.冰的上表面温度为0℃ C.冰的上、下表面的温度都为-5℃ D.湖底的水温为-5℃ 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4. 关于熔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在一定温度下熔化B.晶体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C.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改变D.不同晶体的熔点跟凝固点相同 5.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容器内,盛有质量完全相等的水。其中甲容器内的水温为80℃以上,乙容器内的水温在10℃左右。现将两个盛水容器同时放入温度略低于0℃的恒温箱内。关于两个容器内的水完全结成冰所需时间的长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乙比甲先完成结冰B.甲比乙先完成结冰C.甲、乙同时完成结冰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 我国有句谚语是“下雪不冷化雪冷”。你认为以下几个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 A.冷与不冷是将下雪过程中与下雪过后的温度进行对比来说的 B.冷气流的北上导致气温降低 C.雪的熔化、熔化后水的蒸发以及雪的升华都需要吸热,导致气温降低 D.人们感觉的“冷”与“不冷”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7. 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如图所示,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  )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 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 C.“融雪盐”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 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8. 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图 S1-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其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冬天在铺铁轨时,两段之间应对接得较紧密才好 9.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春天气温回升,东风吹过,万物复苏。春日暖阳悄悄将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 B.夏季把饮料从冰箱取出,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是饮料瓶内的液体渗出 C.秋天昼夜温差变大,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早晨树叶上的白霜是露水凝固而来 D.寒冬大家在室外聊天时嘴里会呼出“白气”,这些嘴里吐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 10.如图是特色菜“纸锅烧豆腐”。将盛有豆腐、水和调味品的纸锅直接放在固体酒精上烧,发现纸锅不会被烧坏;小明认为是纸锅里的水在沸腾时到达沸点后温度不变,达不到使纸燃烧的温度。下列操作能证明小明观点的是 A.把空纸锅放在酒精上烧 B.把纸锅换成铁锅 C.把固体酒精换成煤气灶 D.用扇子加大火力 1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  ) A.B.C. D. 12. 容器里装有水,将烧杯底朝上压入水中,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