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3541

10 阿长与《山海经》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5172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阿长,山海经,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长妈妈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起来看课文。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复习旧知识 与《山海经》 《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作者不详,是先秦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除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个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 知识链接 1. 梳理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分析人物形象。 2. 赏析“《山海经》”片段,理解“先抑后扬”手法及结构作用。 3. 体会童年视角与成年视角的交错转换,感悟主旨。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梳理与阿长有关的重要情节 朗读课文,梳理与阿长有关的重要情节 任务一:绘制情感变化图 速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如“讨厌”“敬意”“新的敬意”“哀悼”等),小组合作完成“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曲线图”。 本文是以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憎 恶 新 的 敬 意 完全消失 敬意淡薄 空前的敬意 讨厌 不大佩服 不 耐 烦 怀念 先抑 后扬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先抑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则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对比,更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 答题技巧: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后写……,突出表现了……。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 从 (描写,评价,事件)中,看出阿长是一个 的人 课堂小结 既然如此 为何写她 有关“阿长 的叙述和描写 (事件) 人物特点 “我”的感情变化 详略 名字的来历 地位卑微 忽略 详 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 饶舌多事 最讨厌 略 对“我”管束很严、喜欢告状 管束严格 实在不大佩服 略 睡觉时摆成“大”字 粗俗质朴 无法可想 详 元旦仪式吃福橘 封建迷信 不耐烦 详 讲规矩,教道理 淳朴善良 烦琐之至 略 讲“长毛”的故事 愚昧荒诞 空前的敬意 详 谋害“我”的隐鼠 隐瞒真相 憎恶、怨恨 略 为“我”买回《山海经》 热心关怀 新的敬意 详 细读19-29段,概括得到《山海经》的经过。 人物+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叔祖说他有一本绘图《山海经》,我很渴慕 我没有办法得到《山海经》很是苦恼,阿长买来给我 我对阿长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阿长在买书时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双重视角品读,升华主旨( 1.任务一:寻找视角转换的语句:分组寻找“童年感受”与“成年评价”的句子(如“那时却认为……”“现在想来……”),体会情感差异。 2.任务二:讨论主旨 为何鲁迅在成年后仍怀念阿长? 朗读30-31段,总结全文 看阿长其事其人,虽然_____ 但是_____; 品作者之情,先前_____ 后来_____。 看阿长其事其人,虽然地位卑微、没有文化、举止粗俗、迷信愚昧,但是淳朴善良、仁厚慈爱,毫不计较我对她的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和爱护着“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 品作者之情,先前憎恶、讨厌、不耐烦……后来却倍加感激和怀念,并深情祝福祷告。 总结全文 “阿长是鲁迅笔下‘小人物’的缩影:她平凡甚至缺点鲜明,却因一颗赤诚之心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温暖。” 作业设计 基础:仿写“先抑后扬”片段,描写一个身边人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