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期”表示“满”的意思,所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期年之后”即指“一年之后”。 B.古代的“明日”指“第二天”,与此类似的词语还有“旦日”“翌日”等;而早晨一般称为“朝”。 C.古代王侯的自称词有“孤”“寡人”“朕”等,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而成,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下列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比美”“讽谏”“纳谏”“三赏三变”等内容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与齐威王的善于纳谏也分不开。 C.本文的中心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 D.本文以邹忌与徐公比美的生活小事比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极具说服力。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题目。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其妾曰 其:代词,他的 B.吾妻之美我者 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皆以美于徐公 于:比 D.乃下令 乃: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做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国”中悟出“治家”的道理。 B.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三变化。 C.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的特点,文中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D.在本文中,邹忌敢于进谏,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心臣子;齐威王乐于采纳谏言,是一位开明而明智的君主。 5.下列对文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在公共场所诽谤我,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B.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C.在公共场所诽谤我,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D.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6.填空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 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 》《 》《 》《 》等。这部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3)而形貌昳丽 昳丽: (4)朝服衣冠,窥镜 窥镜: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 (6)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 (7)明日徐公来 明日: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莫: (10)王之蔽甚矣 蔽: (11)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市朝: (12)时时而间进 时时: 间: (13)期年之后 期年: 二、综合性学习 8.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于是开展了一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 (2)同学们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如果你是学生代表,你会怎样劝说李校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