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核心素养】专题提优特训5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0题经典考题) 01 优化装置 1.学习了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后,小明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装置,也成功地测量出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比较两组实验并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加热玻璃棒的方式引燃白磷,可以让白磷燃烧得更加充分 B.改用白磷做实验,是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低,燃烧更为彻底 C.两组实验都用到了水,原因之一是水能吸收磷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D.待白磷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便可以测量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答案】C 【分析】该实验是利用可燃物红磷耗尽瓶内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的温度降低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详解】A、采用加热玻璃棒的方式引燃白磷,能避免在空气中点燃,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不是让白磷燃烧得更加充分,错误; B、只要氧气充足,都能充分燃烧,与着火点无关,错误; C、水可以吸收五氧化二磷,正确; D、待白磷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图乙中实验需移动量气管的高度,保持两管上液面一致,稳定时读出气体体积,才能测出氧气的含量,错误。 故选C。 2.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的针筒且润滑性良好的注射器组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白磷所占体积、橡皮塞体积、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均忽略不计),请分析并作答: 【实验准备】实验前注射器活塞位于20mL刻度处,打开弹簧夹,将活塞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 (1)若活塞未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 【实验过程】 (2)方法一: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并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若观察到活塞停留在 刻度处,则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方法二: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活塞一开始向 (填“左”或“右”)移;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若观察到活塞停留在 刻度处,则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实验分析】 (4)在进行方法二中的实验时,发现活塞最终停留在12mL处,与预测结果相差较大,则导致此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为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装置漏气 (2)12 (3) 右 8 (4)装置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白磷不足量或装置漏气 【详解】(1)若活塞未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说明试管外二空气进入试管内,表明装置漏气,故填装置漏气。 (2)由题文可知,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其中氧气的体积=40mL×=8mL,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并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停留在12刻度处,故填12。 (3)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活塞一开始向右运动,故填右; 不使用弹簧夹,空气的体积=40mL+20mL=60mL,其中氧气的体积=60mL×=12mL,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停留在8刻度处,故填8。 (4)在进行方法二中的实验时,发现活塞最终停留在12mL处,说明装置中剩余气体偏多,测得的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装置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白磷不足量或装置漏气。故填装置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白磷不足量或装置漏气。 3.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科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