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前预习单 ◎基础知识 1.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馨(xīn) 苔痕(tái) 鸿儒(hónɡ rú) 调(tiáo)素琴 案牍(dú)调(多音字)diào,组词:调动、调查等; 2.容易写错的字 唯吾德( ) 谈笑有( )( ) 无( )( )之劳形 何( )之有 3.文言知识清单 ①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 ) 惟吾德馨( ) ②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有仙则名( ) 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③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 苔痕上阶绿(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④文言句式 倒装句:何陋之有( ) ⑤成语积累 德艺双馨 惟吾德馨( ) 鸿篇巨制 谈笑有鸿儒( ) 形影不离 无案牍之劳形( )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 , 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 2.文体知识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特点: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 ◎文言文翻译 译文+批注 在《辞源》当中,“陋室”,解释为“简陋的屋子”。《汉语大词典》中“陋室”: 简陋狭小的屋子。《论语 子罕》篇曰: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处“陋”是隐僻之义。 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刘禹锡运用短短的八十一字,简单表明自己的志向及修德的方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批注]山水仙龙和陋室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山、水”比喻房屋,“仙、龙”比喻有品德、有才德的人,“不在高”“不在深”暗指“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居室”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陋室借道德高尚之士芳名远扬。作者以比兴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惟吾德馨”正是通篇文眼所在。惟吾/德馨,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不同断句方式,表达意思不同,可揣摩比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批注]“上”“入”两个拟人化动词用得非常传神,这两个字将静景写活。室外青苔滋长到台阶上来,草色青青映入到门帘,也是碧绿一片,不仅体现了环境的清幽,还体现了刘禹锡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心态平和清净,人与自然合一,既有精神又有情味。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批注]真的有大儒与刘禹锡在一起谈笑畅饮吗?此处和前面的“苔痕上阶绿”不是矛盾了吗?这里的鸿儒和白丁该怎么理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 [批注]引前贤陋室作比,修身养德、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情怀已渗入刘禹锡的骨髓, 成为他思想境界、人生理想的一部分。暗示自己见贤思齐的远大志向,再以圣人之言为据,强调陋室确因德馨而不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具有哪些特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文本探究 文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句中的关键词句来分析。 (1) (2) (3) ◎学习写法 1.陋室的环境清幽、交往的人博学贤能、日常生活高雅脱俗,刘禹锡却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称为“陋室”,你认为“陋室”陋吗?为什么? 陋室不陋,理由如下: (1) (2) (3) 2.陋室不陋,是因为自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