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8487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240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9课,鱼我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死亦我所恶( ) 一箪( )食 一豆羹( ) 蹴( )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2)死亦我所恶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6)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 (8)乞人不屑也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0)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一词多义。 (1)为 (2)得 (3)而 (4)于 (5)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选文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儒家的人生观。 B.《鱼我所欲也》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作者认为,重“义”之心,只有贤人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作者认为,当“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8.填空。 (1)孟子名 ,字子舆, 思想家, 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孟子》是记录 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同《 》《 》《 》合称“四书”。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体现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 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妻妾之奉( )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