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2. 太 空 一 日 1.理解并积累“炽热、俯瞰、无虞、本末倒置、惊心动魄”等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重点) 3.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体会文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妙处,感悟关键词句中蕴含的人物情感。 4.了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科技工作者严谨求实的态度、坚定的意志和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著有自传《天地九重》。 作者介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俄国、美国) 写作背景 弧 炽热 俯瞰 模拟 遨游 严谨 稠密 概率 烧灼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读读写写 chì kàn áo jǐn chóu zhuó fǔ jūn mónǐ hú 1ǜ 负荷(hè) 幅度(fú) 赫兹(hè zī) 轨道(guǐ) 燕 (yān)山 屏(bǐng)息凝神 无虞(yú) 读准字音 词语释义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负荷:负担,文中指承受的压力。 幅度:物体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比喻事物变化的大小。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文中指头脚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屏,抑止(呼吸)。 无虞:不用忧虑。虞,忧虑。 1.快速浏览全文,简要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写“神舟五号”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写“我”进入太空中的所见。(由大到小地观察之后,他告诉我们,“在太空,实际上看不见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 第三部分:写“我”在太空遇到的“本末倒置”的错觉和听到的神秘敲击声。 第四部分:写“我”在飞船归航途中以及落地的惊心动魄过程。 2.文章用小标题分成了四个部分,它们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这四个部分的内容的 小标题是文章的文眼,告诉读者它所领起的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即表明写作对象,同时还能奠定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作者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火箭起飞———进入太空———返回地球)来安排这四部分内容的。 1.第1自然段的描述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通过写火箭尾部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的炽热火焰和上千吨水化成蒸气,描绘出火箭发射之初的壮观景象,开篇即把读者带入宏大的场景中,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内容探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讲述“神舟五号”升空的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按时间(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 过程如下: ①火箭起飞。 ②飞船缓慢地升起。 ③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④火箭逐步加速。 ⑤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 ⑥整流罩打开。 ⑦“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 3.第四部分为什么说归———惊心动魄” 请分析原因。 先是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时,舷窗外的防烧蚀层剥落。 接着飞船右边和左边的舷窗先后出现裂纹。然后还有穿越黑障区和抛伞过程的惊险。 最后是飞船落地。整个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