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8672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94004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唐 三 诗 首 杜甫 吏壕石 杜甫 当 胜 烟 顶 绝 满 凌 柳 会 时 恨 相 别 见 鸟 惊 难 心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歌抒发了作者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杜甫被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时值暮春,触景伤怀。诗歌展示出诗人忧心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杜甫,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 子美 唐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少陵野老 杜少陵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重点) 2.感受古体诗在句式、用韵方面的特点,品味叙事诗语言的特点。(难点) 3.感受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重点)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háo yú yè shù qún yù 读民生疾苦 暮 投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 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投宿 越过 跑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头儿越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察看。 读民生疾苦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 吏呼 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 前致词 :三男邺城 戍 。一男 附书至 ,二男 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 已 矣! 多么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防守 捎信回来 最近 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读民生疾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 乳下孙 。 有孙母未 去 ,出入无 完裙 。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还在吃奶的孙子 没有 离开 老妇 跟从 还能够 完整的衣服 回去 应征 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 子。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年老力衰,(但 )请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饭。 读民生疾苦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消失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指诗人登程赶路 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返回家中的老头儿告别。 读民生疾苦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尝试将以下课本剧补充完整,添加符合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舞台说明,完成后和老师一起将当时的场景还原出来。 晓可怜之处 旁白:公元758年的某天傍晚,门外的狗忽然大声地吠起来,紧接着是一阵急促激烈的敲门声,伴随着差役凶狠的叫门声。准备睡觉的老翁从床上一跃而起,翻墙逃走,老妇颤颤巍巍地打开门...... 官吏A(神态:凶狠暴躁):磨磨蹭蹭半天才开门!你家里男人呢? 老妇(神态/动作:①_____):我家里只有我了!我的命太苦了! 官吏B(神态:不耐烦):别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