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年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 模块二 现代文阅读 核心知识点 01 (一)中考常考文学作品分类 分类 特点 示例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侧重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并从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统编八上]《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叙事散文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抒情散文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分类 特点 示例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一般融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为一体。往往以一件事开头,接着论述道理,最后加以评论总结。 [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一分一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哲理散文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埋下伏笔);③环境(作用:设置背景,帮助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二)线索 时间线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地点线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活动地点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人物线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统编七上]《回忆我的母亲》以“我”的母亲为线索。 事件发展变化线 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统编七上]《散步》围绕一家人散步这件事,按(明线)开始散步、产生分歧、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安排行文。 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以赏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全文由赏花(喜悦)到忆花(伤感)再到悟花(感悟),层层深入,结构严谨。 实物线 以某一件具体(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统编七上]《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表现了四季的雨的不同形象和特征,描写四季的雨景和给人的感受。 (三)人称 人称 作用 示例 第一人称“我”“我们” 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统编八上]朱自清的《背影》,[统编八下]鲁迅的《社戏》等,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统编七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两段,用了第二人称,使作者犹如同读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情感真挚,更加易于接受和引起共鸣。 第三人称“他”“她”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统编九上]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统编九下]鲁迅的《孔乙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