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代日本 第11课 6世纪前的日本 壹 北海道 本 州 四国 九洲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古代日本地理位置 北海道 本 州 四国 九州 平安京 奈良 大和兴起的地方 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 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六世纪前的日本 社会结构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史料: 大和国君主的正式称呼原本是“大王”,以后称“天皇”。据《日本书纪》记载,中国隋炀帝时,日本在国书中首次在外交场合使用“天皇”一词。 六世纪前的日本 远古时期,日本盛行自然和精灵崇拜,信仰多神,特别崇拜太阳神———天照大神,后来逐渐发展成神道。神道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都应受到崇拜。进入文明社会后,统治者宣称太阳神是其他所有神的统治者,天皇被称为天照大神的后裔,代表天神主宰人间。天皇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 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日本书纪》 社会结构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六世纪前的日本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尖锐,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逃亡,反抗不断,社会陷入混乱。于是,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改革开始酝酿——— 六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贰 背景(原因) ①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6世纪开始,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大化改新 开始 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内容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1、政治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c.统一赋税。 2、经济上 大化改新 作用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相关史实: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改革。大大削弱了氏族豪强的传统特权,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与隋唐政策比较: 地方 中央 政治 经济 大化改新 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 设二官八省 设立国、郡、里 中国隋唐 均田制 租庸调制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改革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 仔细比较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你能有什么发现?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想一想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zhēn )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幕府统治 叁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