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sài) 衡阳(héng) 浊酒(zuó) 千障里 B.何妨(fáng) 羌管(qiāng) 不寐(mèi) 右擎仓 C.麾下(huī) 赢得(yíng) 麾下炙(zhì) 鬓微霜 D.胸襟(jìn) 貂裘(diāo) 蛾眉(é) 莽红尘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塞下秋来风景异 (2)四面边声连角起 (3)老夫聊发少年狂 (4)左牵黄,右擎苍 (5)五十弦翻塞外声 (6)了却君王天下事 (7)秋容如拭 (8)殊未屑 (9)身不得,男儿列 4.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到典故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宋代达到全盛,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诗余等。根据词作风格,词主要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派。 B.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为朝廷效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C.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他的作品。 6.填空。 (1)《渔家傲 秋思》的作者作者是 朝(朝代)的 (人名)。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领悟了他“ , ”的博大胸怀和“ , ”的远大抱负。 (2).填空。 《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作者是 朝(朝代)的 (人名),号 ,他与 、 并称“三苏”。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作者是 朝(朝代)爱国词人 (人名),他与 并称“苏辛”,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4).《满江红》(小住京华)的作者是 ,号 ,别署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7、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衡阳雁去无留意 (2)为报倾城随太守 (3)五十弦翻塞外声 (4)秋容如拭 8. 根据要求默写填空。 (1)《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 , ;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借魏尚自比,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抒发自己杀敌报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描写战马飞奔,弓弦雷鸣的战争场面的句子是: , 。 (4)《满江红》中词人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 , ;表明词人不为世俗了解,生活中常受折磨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9. 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异”字统领全篇,表现出边塞孤寂荒凉、战事紧张。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