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7277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699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11课,核舟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髯(rán)  衣褶(zhě) 舟楫(jí) 箬篷(ruò) B.髻(jì) 器皿(mǐn) 贻害(yí) 敞开(chǎng) C.糁(sǎn) 蒲扇(pú) 壬戌(xū) 矫首(jiǎo) D.罔(wǎng) 篆章(zhuàn) 峨冠(guàn) 弥勒(mí)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鲁直左/手执/卷末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各隐卷底衣褶中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 (2)尝贻余核舟一( ) (3)长约八分有奇( ) (4)其两膝相比者( ) (5)佛印绝类弥勒( ) (6)诎右臂支船( )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5 下列选项中的“为”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描写。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各见情态。文内许多笔触细腻饱满,牵动人的想象。 B.文章寥寥数语,便条理清楚,顺序井然。第②———段写核舟的正面,其写作顺序是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C.文章第③段详细描写的人物是苏东坡,他戴着高高的帽子坐在两人中间,右手抚鲁直背。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嘻,技亦灵怪矣哉! 8.根据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 (1)文中揭示核舟的主题的句子是:_____。 (2)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_____。 (3)文中表现苏东坡相貌特征的句子是:_____。  (4)作者对核舟雕刻者技艺发出赞叹的句子是:_____! 9.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引起热议。某中学打算举行“寻觅‘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20字以内)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30多个春秋,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胡双钱的事迹折射着这个伟大时代的“工匠精神”。大家在网上纷纷发帖点赞,请你发一条帖子表达看法,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核舟记》,完成下列题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