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台阶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烦躁(zào) 筹划(chóu) 卵石(luǎn) 摔跤(jiāo) B.门槛(kǎn) 嵌着(qiàn) 凹凼(hán) 模样(mú) C.尴尬(ɡān) 涎水(xián) 黏性(zhān) 瞬间(shùn) D.胯骨(kuà) 疲倦(juàn) 愣住(lènɡ) 晌午(xiǎ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烦燥不安 宽敞 阴凉 B.一起一浮 高低不齐 耀眼 兴奋 C.大庭广众 失去生机 烟瘾 筹划 D.言外之意 经力旺盛 尴尬 瞬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客人们都走后,只剩下夫妇俩坐在空荡荡的大客厅里,他们就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起了办工厂的事。 B.从宏观来看,人们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C.今年的雪呢?它已然失约,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若有所失。 D.想到她穷困潦倒的一生,想到她曾低眉顺眼地给自己端茶倒水,他的泪水流了下来。 4.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郴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C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D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7. 下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B.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他)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8. 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阶》以“台阶”为线索,围绕“台阶”来组织材料,表现父亲为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B.《台阶》塑造了一位要强、勤劳又很谦卑的父亲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农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坚忍顽强的人生历程。 C.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批判。 D.全文的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抓住了这个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就容易理解父亲的思想和性格。 9.请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