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1357

八下第3章 空气与生命(1-3节)培优卷(含解析)

日期:2025-04-1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024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下,3章,空气,生命,1-3节,培优卷
  • cover
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1-3节培优卷 一、选择题 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 D. 2.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异常现象 分析 A 制取C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CO2 收集CO2的集气瓶没盖玻璃片 B 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 收集氧气前集气瓶内水没有装满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 用于引燃的火柴太长了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过少 燃烧匙内放置的红磷过量了 A.A B.B C.C D.D 3.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原子对CO起催化作用B.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该化学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D.碳化钼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4.硫在氧气中燃烧(如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宏观: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微观:硫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二氧化硫分子 C.模型:S+O2SO2 D.能量: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 5.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制作时将草纸紧紧卷成筒状塞入竹筒中,其中加入硫磺、磷、硝酸钾等物质,点燃后盖上竹筒帽,将竹筒帽上的小孔a与竹筒上的小孔b对准,观察到小孔中有烟雾冒出。再次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草纸就立即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折子中的硫磺、磷均为可燃物,燃烧时发生了化合反应 B.点燃后盖上竹筒帽子不应全部密封,可以防止火星熄灭 C.对准小孔a和小孔b可使少量空气进入,也可防止可燃物彻底熄灭 D.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吹,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科学老师衣演了一项“绝技”———掌心火焰。老师先将手充分浸湿,再用手捞出充有丁烷气体的肥皂泡,点燃后产生大量火焰但手不受伤。已知丁烷的着火点为28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烷充入肥皂泡后,其着火点降低B.掌心着火是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 C.手表面水分蒸发,吸收丁烷燃烧释放的热量D.肥皂泡中丁烷量较少,燃烧释放的热量较少 7.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其中能燃烧的是(  ) A.甲红磷 B.甲白磷 C.乙红磷 D.乙白磷 8.“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2Cu2O+O24CuO B.X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D.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比“化学链燃烧”消耗氧气多 9.打火机是生活日用品,如图所示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下列符合燃烧条件的组合是(  )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甲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种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50 40 10 0 反应中 m1 m2 m3 5.4 反应后 33 m4 40. 27 A.该反应 ·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后乙物质可能有剩余 C.m3的值一定为16 D.m1的值可能为36.4 12.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