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3723

第2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483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答案,练习题,同步,第二,必修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河南南阳期末)台湾省保存有许多闽南传统文化特色建筑,其中土木砖瓦结构三合院(下图)很有代表性。现今,台湾的闽南传统三合院正面临消失或转型的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台湾三合院建造时考虑较少的因素是(  ) A.采光 B.通风 C.避寒 D.防震 2.台湾的闽南传统三合院最合理的转型方向或保护措施是(  ) A.保存所有的传统三合院 B.增建新式的闽南三合院 C.改造周边地区配套设施 D.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骑楼”(如下图所示)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我国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完成3~4题。 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C.节省建筑材料 D.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 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2024·河北邢台期末)下图为浙江某一以姓氏命名的古村落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类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该古村落(  ) A.位于低山丘陵区 B.地形平坦,黑土层深厚 C.没有祠堂建筑 D.“大户人家”多居住在南部 6.当地政府在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时,计划建一个方便村民进行小型公共活动的绿化区域,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省婺源县)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结合图文材料,完成7~8题。 7.徽派建筑群落中,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其原因是(  ) ①山地、丘陵多,平地较少 ②外出经商多,防御盗抢 ③家族观念强,重视亲情 ④经济实力强,光宗耀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减少屋顶积雪 B.坐北朝南,主要是为了防止冬季风的侵袭 C.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 D.造型美观独特,可以以此发展乡村旅游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在平整土地上挖坑刨洞建地坑院,院心常会栽一株树冠高出地表的高大落叶乔木,这种建造技术在黄土高原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下图为某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 9.照片拍摄地的地貌类型是(  ) A.黄土川 B.黄土墚 C.黄土塬 D.黄土沟 10.地坑院的院心栽植高大落叶乔木的原因不包括 (  ) A.减弱了雨水对地坑院坝的侵蚀 B.夏季便于人们在树下遮阴纳凉 C.冬季可让阳光进入,利于采光 D.安全警示作用,防止行人坠入 11.地坑院顶部四周建有矮墙,其功能作用最小的是 (  )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 B.保障地面劳作人的安全 C.装饰美观协调建筑艺术 D.防火、防盗贼、防野兽入侵 以下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片信息概括可知,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 A.多样性 B.区域性 C.独特性 D.相对稳定性 13.形成天津地域文化特点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 A.靠近首都 B.温暖湿润的气候 C.平原地形 D.沿河靠海 14.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