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 第3章 物质的特性 复习巩固 1、物质的变化包括 和 。 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 2、物质的性质可分为 和 。 物理性质是物体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 , 化学性质是物体在发生 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3、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液氢可以做燃料 D.液氢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属于实验现象的是 ; (4)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 B A D C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新课教学 思考:你知道建筑桥梁时桥面上为什么要设有伸缩缝吗? 建筑桥梁时桥面上设有伸缩缝,其作用是能够缓解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桥梁伸缩变形。 说明温度变化会使得物体发生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密度等发生变化。 新课教学 视频:桥面上的伸缩缝 新课教学 我们给冰块加热,冰块吸收热,逐渐熔化成水。 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最后沸腾,水变成水蒸气, 一、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这是因为熔化和沸腾需要从外界吸收热。 反之,高温的水蒸气冷却,水蒸气放出热,逐渐液化成水, 甚至凝固成冰, 这是因为物质液化和凝固时要放出热。 新课教学 当温度改变时,物质会发生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密度等发生变化。 上述现象说明: 温度的变化除了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会不会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新课教学 1.取5g硫酸铜晶体放入蒸发皿中,观察硫酸铜晶体的颜色。 2.用酒精灯边加热边移动,控制温度,观察硫酸铜晶体颜色变化。等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 蓝色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 新课教学 3.将固体移入烧杯中,用滴管逐滴加入少量水,观察固体颜色的变化。 白色粉末又逐渐变成蓝色 4.继续往烧杯中加20mL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温度升高。 新课教学 视频:硫酸铜晶体的实验 新课教学 加热硫酸铜晶体实验说明了什么? 加热说明这个反应需要从外界吸收热。 蒸发皿内蓝色硫酸铜晶体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其实是发生了如下的反应: 硫酸铜晶体 无水硫酸铜粉末+水 (蓝色) (白色) 加热 由此可知,加热会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新课教学 往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发生了如下的反应: 无水硫酸铜粉末+水 硫酸铜晶体 (白色) (蓝色) 温度升高,表示此反应会放出热。 由此可知,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的转化。 新课教学 二、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怎么判断物质发生了变化? 其实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许多变化都伴有一个或多个现象,比如: 颜色的变化 无色透明的硝酸铅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颜色的变化和生成沉淀 “钢水”出炉 温度变化 新课教学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会伴随着一些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 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 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 并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造福人类。 新课教学 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活动1.分别取少量的铁丝、铜片和镁条,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铁丝:银白色,颜色较暗的固体;铜片:紫红色的固体;镁条:灰黑色的固体。 2.用砂纸轻轻打磨铁丝、铜片和镁条,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打磨后的铁丝:银白色的固体; 打磨后的铜片:紫红色光泽的固体; 打磨后的镁条: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 新课教学 3.试一试,用手能否折断少量铁丝、铜片或镁条,观察并记录现象。 铁丝、铜片或镁条都能折断。 4.将1cm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