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34196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62366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15.2
  • cover
(课件网)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少年时期 聪慧好学,记忆超群,随父宦游,知民疾苦。 ·2 1 岁 进士第四,仕途顺利,多次升官,治绩斐然。 ·4 8 岁 主持变法,曲折不顺,保派阻挠,有得有失。 ·6 5 岁 元祐更化 ,废除新法,晚年郁结,因病而终。 宋仁宗时期,北宋表面上一派祥和,但实际上问题已经很严重。积贫积弱,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此时的王安石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渴望济世报国,建功立业的他给宋仁宗写了一封“万言书”,力陈国家局面。 但是此时的仁宗已经老态龙钟,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同样耽于享乐的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没有接受王安石的建议。 但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王安石终于等来了人生的伯乐。英宗去世,16岁的宋神宗继位。 这一老一少组成了变法CP。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之路。 创作背景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坚决反对 赶上连年大旱,反对派大做文章 太后也来起哄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 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保守派为代表的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三次致书王安石(《与王介甫书》),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条驳斥对方对新法的责难,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恤国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坚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决心。 你变法,让官难当,没事找事, 扣老百姓的钱呀!我不同意。 宋神宗 写作背景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 了解文体知识—书 复信 对象 高官 回信 解题 《答司马谏议书》 ①“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②“司马”,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③“谏议”,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 ④“书”,文体名。 ⑤“答司马谏议书”,即“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诵读课文 疏通文意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ǔ)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ō),终必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