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历史上的庄周: 这些故事分别是: 庄周梦蝶 鲲鹏图南 运斤成风 这些故事的作者就是: 庄子 庖 丁 解 牛 《庄子》 学习目标 1.理清字面语意,整体把握“解牛”的过程; 积累本文重点文言词汇句式。 4.挖掘“解牛之道”与“养生之道”的关联 3.理解“解牛”的寓意在于谈“养生” 2.通过品赏语言,欣赏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 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 解题 古汉语中的一种人物称谓法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 “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匠石:就是名叫石的匠人。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优孟:就是名叫孟的优伶。 医和:就是名叫和的医生。 庄子(约前369———前286)庄氏,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庄子简介 庄子及《庄子》简介 《庄子》 《庄子》共33篇: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庄子》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庄子的主要思想 ①人生观:无欲、无为。“山中植树被人砍,人出头地受攻击”“驼背人,不服役,不征赋,得施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②自然观:天人合一。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 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③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世俗礼法。把仁义和法治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 ④生死观:一死生,齐彭殇。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在若有若无恍恍惚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逐渐没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前途充满迷茫,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学术见解,积极奔走四方。此时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庄子,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残酷性有着比常人更直观、更清醒的认识。《养生主》一文就体现了庄子保全本性、延续精神生命的思想。 所谓“养生主”,意思是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在该篇的开头,有一段话可视为全文的总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