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1 阅读文章,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推敲句子含义,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梳理作品思路,了解作品的主要观点,感受诸子百家的思想魅力。 3 赏析高超的论证技巧,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培养鉴赏能力。 文本知识解读 一、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其学以“仁”为核心,以“孝悌”为仁之本,“仁”的实行则以“礼”为规范。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二、探究背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弟子一起畅谈理想的情景。 三、结构脉络 子 路 、 曾 皙 、 冉 有 、 公 西 华 侍 坐 四、拓展知识 根据下面的示例,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初。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是记录讲学、论证及交际等的问答口语,不重文字修饰,故名。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其师论学。 你搜集的内容: _____ 语录体 五、课文梳理 一、通假字 1.鼓瑟希(“ ”同“ ”, ) 基础知识积累 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希 稀 二、一词多义 1.如 (1)如或知尔 ( ) (2)如五六十/如会同 ( ) (3)如其礼乐 ( ) (4)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 ) · · · 连词,如果 连词,或者 介词,至于 稀疏 2.莫春者(“ ”同“ ”) 暮 莫 动词,比得上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 (2)加之以师旅( ) (3)以俟君子( ) 3.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 · 介词,因为 介词,用 连词,来 · · · 名词,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三、古今异义 如会同,端章甫 古义: 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_____ _____ · ·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四、词类活用 1.端章甫( ) 2.风乎舞雩( ) 3.三子者出,曾皙后( )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形容词作名词,大相 名词作动词,吹风 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 · · · · ·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不吾知也!( ) 译文: 2.则何以哉 ( ) 译文: 3.尔何如 ( ) 译文: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译文: 5.浴乎沂,风乎舞雩。( ) 译文: _____ _____ 不 ... ...